东北网9月25日讯 籽粒变硬、苞叶泛黄即是玉米成熟的标志,经历了4个月的辛勤耕耘,我市农民即将迎来秋收的喜悦--9月22日,从市农委传来好消息,根据测产结果显示,今年我市粮食作物长势好于往年,总产量有望达到63亿斤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春季,我市遭遇偏涝、低温等不利因素影响,造成物候期明显偏晚,但全市上下迅速投入到“抗春涝、保春耕”攻坚战中,各地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大型农机具作用,加快抢播抢种进度,实现了“播种起车明显偏晚,结束时间力争不晚”目标,确保了后期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与此同时,市农业部门以农业科技为抓手,组织农业专家把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民迫切需要的服务提供到田间地头。农业生产期间,全市共落实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8项,面积3072余万亩次,其中,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应用标准化技术502万亩,水稻大棚旱育秧综合高效栽培技术5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0万亩,这些适用技术提高了标准化种田水平,为今年全面夺取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农业专家表示,通过对我市农作物进行的抽样检测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市粮食作物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是由于春季底墒足播后高温,没有常年存在的缺苗断空现象,具备了高产的基础;另一方面,目前玉米的结棒率、单棒粒数,大豆单株结荚数和总粒数等指数都明显优于去年,无论是处于一、二积温区的地块,还是三积温区以上的地块都不存在贪青晚熟和籽粒不饱满的现象。此外,各地都采取了促早熟措施,全市共完成促早熟面积达到215.6万亩,对确保农作物安全成熟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