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地铁融资之路 从零到百亿
2013-09-28 08:17: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毅 刘旭 张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7381”破边墙施工。

  

  施工的盾构。

  

  市民正准备乘坐地铁出行。

  东北网9月28日讯 做梦是免费的,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是需要花钱的。一公里地铁,列车驶过需要两分钟,市民乘坐要花两元钱,修建则需要近6个亿。18公里的地铁一号线,到现在为止花了130多亿,靠政府的财力根本做不了,怎么办? “草船借钱”

  借钱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充分利用手头现有资源。当时的地铁项目,是一艘还在图纸上的“航母”,但已经有了一艘“小草船”,这就是7381洞体。诸葛亮的草船能借到箭,地铁的“草船”能借到钱。

  “建成洞体作为地铁集团的实物资产,从建银租赁公司那里,做下了7个亿的融资。”地铁集团计划财务部部长王大波说,7381洞体租赁,可以说开创了融资的先河。

  就像你要把房子押给银行贷款一样,你得向银行提供房产证的原件复印件。7381洞体融资租赁也是一样,融资租赁公司对资产的权属是非常较真儿的,必须是有所有权证才可以。当年地铁集团并没有这些证,因为严格来说7381洞体属于军产,所有权在沈阳军区,但现实中也确实归哈尔滨市政府使用。“当时跟好多大银行在谈,交银租赁、中银租赁、国开行租赁都谈了,但是由于权属不清,银行怕承担风险,都没做成。最后是多方做工作,给建银租赁写说明,证明洞体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地铁集团所有,几经辗转人家才放宽了政策。”王大波说。

  除了省市政府投入、社会融资、股本注入,还有发行企业债券。2010年开始,城投公司作为地铁集团的股东,连续两期发行了7亿元的企业债券。

  实践证明,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化运作为途径,以资源性筹资为保障的融资思路是正确的。王大波说,截至目前,地铁集团账面上已经有了140亿元。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借的钱是需要还的,不能有不良记录,不能一条线就把地铁做死了。在制订融资方案的同时,地铁集团就已经做好了偿还方案,这就是第三招“赚字诀”,靠政策和现有资源赚钱还贷。

  地铁项目得到了省市政府在政策上的高度支持,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王大波说:“从2008年9月开始,开发商按商品房建筑面积上交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从每平方米130元上调到185元,其中50元给地铁项目,每年两个多亿。”

  还有一部分则是地铁沿线的土地收益。根据规定,地铁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以及与线路相关联的土地划归地铁。

  看着现在账面上的140亿再谈融资,马柏成显得底气十足,“关于该不该建哈尔滨地铁,最大的争议就在钱上。许多人质疑,哈尔滨能不能筹到这笔钱,筹到之后该怎么还这笔钱。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马柏成说,地铁融资的成功,不仅支撑了地铁工程自身的发展,也开阔了哈尔滨的视野,为今后运作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项目打造了一个样本,“哈尔滨以前敢借这么多钱吗?以前总是先考虑怎么还,现在是考虑怎么花。我们考察全国各地,哪有考虑怎么还的,经济发展了自然就有钱了。地铁对于哈尔滨经济发展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拉动作用,这不是我们今天能说的,但是我们很快就能做个比较,通过对比地铁周边的前后税收,就可以得出结论。”

  哈尔滨地铁踩到点儿上了

  2008年9月18日,马柏成正式上任哈尔滨地铁集团总经理。按照当时的预算,地铁1号线大概需要90亿,靠政府财力根本做不到。财政除了给出先期启动资金,其余全要靠地铁自己筹集。马柏成当时没想到,90亿都说少了,一号线截至到现在花了130多亿。

  找钱的途径无非三种:要、借、赚。为了弄到这100多亿,地铁集团是啥招都使出来了。第一招“要字诀”——拿地铁项目说服省政府,争取省里资金支持。作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投资额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施工最复杂的一个大项目,地铁建设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财政厅通过省投资总公司以资本注入的方式,每年投资2亿元,4年就是8个亿。省里带了头,市里也马上跟进,很快群力和哈西各两亿元也基本到位。

  能伸手要到的钱也就这些了,这点钱别说建地铁,连挖坑都不够。怎么办?只能使出第二招“借字诀”。管谁借?当然是“银行大爷”。

  马柏成开始领着计划财务部挨个银行跑,各大银行都很热情,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地铁是为市民服务的,注定是个“赔钱货”,银行心里不是很托底。2008年10月以后,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让各大银行抢着支持地铁建设,哈尔滨地铁真是踩到点儿上了。在城建口工作了20多年的马柏成说,经历了哈尔滨这么多重大项目,决策最正确、最及时的就是地铁项目,每一步都抓住了机遇。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的及时决策,才有了这几条地铁线路上马的可行性。

  最终,以国开行牵头,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银行团,为地铁提供了第一桶金——48亿元贷款,不久又做了第二期12.6亿元贷款,工商银行也贷给地铁项目5亿元。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