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13日讯 建设工地如火如荼,幢幢高楼拔地而起。2013年我省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6万套、结转续建40万套、竣工30万套,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截至8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73.95亿元,新建项目开工229278套,开工率88.11%。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工37191套,开工率91.85%;各类棚改工程开工192087套,开工率87.42%;城市棚改完成征收9.62万户,征收率96.6%。
年初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上下狠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推进落实。省政府与各市(地、系统)签订目标责任状,下达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市(县、系统)和项目地块,各项计划已下达各地(系统)。加大融资和对上争取力度,会同人民银行召开了全省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推介会;组织召开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银企对接签约仪式,6家金融机构和6户企业签约58.6亿元;先后3次到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获得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15亿元;省级财政预算安排9.6亿元。开展督查和约谈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工作薄弱市县调研指导;省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5月组成15个督查组,开展了大规模全面检查;6月底又组成6个检查组,进行了重点检查;7月省政府约谈了进展缓慢的3个市和1个系统,省住建厅约谈了开工率未达到阶段目标的10个县(市);8月省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森工总局和农垦总局相关人员组成15个督查组,赴全省13个市(地)和农垦、森工系统进行了督导检查。各地(系统)紧紧围绕任务目标,克服今年气温低、开工晚、拆迁难、资金短缺、市场化运作难等诸多困难,攻坚克难,狠抓推进。
保障性安居工程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省棚户区历史欠账较多,虽然经过了近五年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存量仍居全国首位。2012年底,按照国家将非集中连片、城中村(建制镇)棚户区纳入城市棚改和铁路、有色金属等行业棚户区纳入国有工矿棚改范围,我省按此统计口径重新进行了调查摸底。全省尚有各类棚户区126.6万户,这些尚待改造的棚户区都是“硬骨头”地块,改造商业价值低,增加了市场化运作难度。部分地区征收拆迁难度大。
省住建厅将紧紧围绕10月末开工率100%,年底前开工26万套、竣工30万套的既定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一是筹措资金促推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发挥资金效能,引导企业与银行搞好对接,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二是狠抓征收拆迁促开工。各地将进一步加大征收拆迁工作力度,实行法院前期介入、裁执分离和协调调解等措施,化解滞迁矛盾,尽快组织净地,对拆迁难度较大、无法净地开工的项目,及时调整新的项目进行补充,确保如期完成开工任务目标。三是加快施工促进度。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建设进度,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争取早日竣工入住。四是超前项目储备打基础。各地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提前做好明年项目征收拆迁和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明年规划任务落到具体地块。六是强化信息公开保透明。督促指导各市县、系统进一步健全准入退出、部门联审联查、信息共享机制,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开竣工日期、房源套数位置、住房保障对象等在网站和媒体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加快保障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力争10月底前全省联网,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明晰各类保障房产权,项目竣工一年内要办理完确权手续。保障性住房竣工后要在半年内及时分配入住,防止房屋闲置,提高使用效率。加强保障房物业管理,鼓励支持资质高、信誉好的物业企业进驻保障房小区,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对低保、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小区,可实行自治管理,确保群众住得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