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佳木斯10月14日讯 东风区针对不同群体特点,以人口管理精细化、动态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强化对不同群体的社会管理与服务。
坚持重点人员精细化管理。刑释解教人员是人口管理的难点,他们采取分级列管的方式,把重点人员分类建档,推行民警、社区、单位、家庭“四位一体”包保工作责任制,落实档案动态管控、活动场所管控、交往人员管控、依靠力量管控、信息采集管控、双向管理管控等“六个管控”,实现了对重点人员行踪、工作、生活、思想的有效掌控,全区重点人员列管率上升45%,重新犯罪率下降了27%,民警破案线索获得率提高了35%,切实做到了衔接无缝隙、管控无盲区、培训无缺岗、安置无失业。
坚持流动人口动态化管理。通过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准确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实施了“一图、一牌、一档、一册、一证、一卡”的“六个一”管理措施,在全区形成了“管控在先,来知行踪,行知轨迹,不出失控管漏”的良好管理态势。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整治流动人口聚居区5个,排查出租房屋2412户,整治存在管理漏洞的出租房屋235户,全区出租房屋登记率、治安责任保证书签订率达到100%,流动人口登记率、办证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
坚持一般实有人口信息化管理。以公安机关为主体,以街道(乡镇)、社区(村)为辅助,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实现实有人口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组织公安民警、治安协警员、司法助理员、社区综治协理员和社区志愿者,采取“分片包干”和“地毯式”排查等方式,实现了与社区、学校(幼儿园)、“三小”企业、主要活动场所、辖区群众“六个对接”,逐步消除了人口信息采集盲点,精确掌握了居民基础信息,为社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推动“大调解”网络全覆盖。在区级成立了“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大调解”工作;在各街道和乡镇成立了“大调解”领导机构,全面加大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工作开展力度。建立了“三定一包四挂钩”,并统一制定了联席会议、接访调处、办信办案、排查整治、检查督办等31项工作制度,将“大调解”工作任务和责任体系从上到下层层落实到位。并围绕企业改制、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建立了13个专业性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了各级政法、综治领导班子和街道(乡镇)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岗位;把各级综治维稳经费、街道(乡镇)“大调解”专项经费、司法所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
坚持统筹联动,协调高效,推动“大调解”工作规范运行。突出“联调联动”,形成了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民政和劳动保障等各部门紧密联系、协调配合、互为支援、步调一致的联动平台,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全区上下形成一中心7部19站328人的维稳信息员队伍。集中组织开展了9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排查各类纠纷97件,调解9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推动“大调解”触角不断延伸。建立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人民陪审员、离退休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特邀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网络库,在社区(村屯)组织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设立“五老”调解室,配备“流动调解车”,把调解工作做到了群众家门口。2012年至今,共受理民事纠纷案件98起,化解94起,真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法庭之外、诉讼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