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一家三人被杀嫌犯逃跑 刑侦犬记鞋味山沟里“闻”出凶手
2013-10-19 08:08:3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明迪 孙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壮壮”随民警在搜山。警方提供

  东北网10月19日讯 一家三口被害,尸体连同房屋一并被焚烧。凶徒逃窜,案发17小时后,在距离案发现场5公里外的山沟里凶徒被抓获。立功的“神探”是刑侦犬“壮壮”,哈市还有一批警犬和“壮壮”一样有出奇的本领。

  “壮壮”深山里揪出隐藏凶徒

  今年10月5日凌晨2时许,尚志市一面坡镇人刘某潜入张某家中,将其妻子和一儿一女杀害,纵火焚烧房屋后潜逃。16时许,警犬大队民警带着刑侦犬“壮壮”来到嫌疑人刘某家。侦查员找出一双疑犯曾经穿过的鞋让“壮壮”闻。警犬随后从张某家门口出发,带着侦查员朝村庄后山的方向走去,走到路口旁的一户农家。侦查员推门而进,屋里的宋大爷说,半个多小时前,刘某拿着镰刀逼住他,从他家抢走200多元钱和9块月饼后又上山了。

  夜幕降临,“壮壮”带着侦查员继续向山里走。20时许,“壮壮”突然挣开牵引绳,一跃跳进山沟里的一片树丛里狂吠不止。侦查员赶上前用手电筒一照,蹲在树丛里的正是刘某。看到凶猛的“壮壮”,刘某一下腿就软了。

  警犬住“单间”每天训练6小时

  警犬大队的基地建在郊区的一处静僻地方,周围是农田。走进犬舍记者看到,每一只犬都有十余平方米的“单独房间”。

  每位驯犬员负责训练2至3只警犬。警犬的伙食丰富,除了鸡肉、牛肉等混合的饲料外,还要定期吃鸡蛋补充营养。有时,驯犬员还会自掏腰包给爱犬吃大骨棒解馋。

  每年4月至10月是警犬集中训练的时候,凌晨5时,驯犬员就会带着各自的警犬从事相关科目的训练。警犬通常每天都要进行两个课时的训练,每个课时时长为2至3小时。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警犬大队队长孙兆华介绍,目前警犬大队有106只犬,有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马里努阿犬等。它们中有侦破刑事案件的刑侦犬,有担任安全检查的搜毒搜暴犬,有治安巡逻的巡逻犬,还有负责传宗接代的种犬。

  12只刑侦犬 警犬中的“大腕”

  警犬中的“大腕”要属刑侦犬,因为要想胜任这项工作,不能仅靠高大威猛的外表,还要有真功夫。刑侦犬的职责是鉴别气味、沿路追踪、搜捕匪徒。这个岗位要求犬必须体格健壮、奔跑能力强、活泼外向、占有欲高。目前,警犬大队有12只刑侦犬,它们都是雄性的德国牧羊犬,其中警龄最年轻的只有5个月,最年长有8岁。

  刑侦犬在乡村、山野等地侦破刑事案件时发挥了巨大作用。那里的人员相对少且分散,且监控摄像少,侦破案件缺少人证和录像证据等,但乡村山野的环境与城市比较为简单,便于刑侦犬嗅味寻人破案。刑侦犬的嗅觉极其灵敏,歹徒用毛巾擦了一下头发后,将毛巾扔在室外风吹日晒6小时,刑侦犬依然可以在毛巾上嗅出歹徒的味道。

  搜寻3公里 “黄云”嗅出线索

  2002年9月22日,双城市周家镇的玉米地里发生凶案,四名年轻人同时遇害,其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19岁,没有目击者,案发现场又被破坏了,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刑侦犬“黄云”以案发现场为圆心,向周围的玉米地进行辐射寻找案件线索。第三天,“黄云”终于在距离案发现场3公里远的玉米地里发现线索——十多个空啤酒瓶横七竖八地被扔在玉米地上,此外还有几根烟蒂和一只塑料袋。侦查员拎着塑料袋和啤酒瓶到镇上的三家食杂店进行辨认。其中一家食杂店老板杨某一眼就认出了这只塑料袋。杨某说,这些啤酒是王某几天前在这里购买的。王某被捕后交代,原来为了练胆量方便日后抢劫,王某伙同其他四名男青年在玉米地旁将玩耍归来的四人用刀杀害。啤酒瓶的出现地正是王某与同伙密谋抢劫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