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搜 索
木兰县骆驼峰现汉代聚居区 距哈市140公里
2013-11-07 15:56:5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叶勇 杨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7日讯 近日,从木兰县骆驼峰传出消息,文管专家在这里发现大量汉代陶片,初步确认为哈尔滨市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一处汉代居民聚集地遗址。该遗址对研究哈尔滨市先人生活、分布、文化遗存等有重要意义。

  文管人员现场测量地穴大小。

  五十五个陶片被找到。

  一枚带有汉代印记的陶片送往哈市文管站

  骆驼砬子山位于木兰县石河林场,主峰骆驼峰海拔540米,位于木兰县与巴彦县交界处。

  据了解,三天前,木兰县文管人员在骆驼峰考察时,意外发现一枚陶片。感觉陶片历史久远,文管人员将陶片专程送往哈市文管站。

  经观察,这块陶片明显带有汉代印记,鉴于发现重大,哈市文管工作人员决定6日到骆驼峰现场清理。记者一同前往。

  重唇陶罐碎片。

  发现的陶片是典型的夹砂陶。

  老乡长踏察景点,发现奇特地貌

  61岁的冯保山曾是建国乡的老乡长,这个遗址是他第一个发现的。上山途中,冯保山向记者介绍,2009年离岗后,被木兰县旅游局聘请,对当地旅游业进行开发。期间来过几次骆驼砬子山,除对这里秀丽的风光感兴趣外,最让他好奇的是位于山顶上大大小小的坑。这些坑都是人为挖掘,上面已附满荒草。他将此事向县文管所汇报,文管人员赶到,尽管认出这是一片古人穴居坑的遗址,但只能推测遗址属于辽金年代。2009年这些坑被列入“三普”成果,因没有明确断代,遗址暂列为木兰县保护遗址。

  前几天,木兰县文管人员发现了陶片才引起哈市文管部门的重视。

  遗址有穴居坑近百个

  说话间,一行人到达山顶,景象豁然开阔。一片足有上千平方米的开阔地,地面上凸凹不平,形成不少坑穴,最大的几十平方米,最小的只有三五平方米。

  市文管站副研究员、市博物馆馆长杜赤勘查后介绍,这些坑都是古人生活的穴居坑,大大小小近百个,以此计算,这里当时应居住二三百人。

  在遗址中间位置,有一处面积约七八十平方米、四面围墙、东向开门的大坑穴,从布局看,应是遗址的“行政中心”或“首领住所”。在西北角,有一口土井。冯保山说,夏天时,井里还可以打出水。旁边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大坑,冯保山笑称这里应是大食堂了。

  在遗址北侧有两个大土包,杜赤表示,不排除这是两处墓葬的可能。


  55片陶片印证这个村落源于汉代

  整个遗址充满神秘。为了进一步解开迷团,文管专家对两处小坑进行了简单清理,仅仅剥开厚厚的落叶和十几厘米的黑土层,便呈现出一个石灶台顶端。

  另一处穴坑清理略深一些,黑土层下是黄沙土。文管人员将沙土铲出,小心地捏碎分离。杜赤在沙土中找到一块并不算大的陶片,呈黑褐色,表面显粗糙,陶片中间有明显粒斑点。随后,大大小小的陶片陆续出土,有底座、有罐沿,有几块还可以相互吻合。

  对着阳光,杜赤仔细端详陶片,并与相关专家进行电话会商。“没错,这就是距今2000多年,有汉代陶质、陶型、工艺特征的夹沙陶。”杜赤说。

  到昨天下午,该坑穴共出土55片夹沙陶片。随后,文管专家又对该处遗址规模、数量进行测量。

  下山途中,杜赤介绍,这些陶片的发现,印证了这处遗址曾是汉代的一个村落,当时的居民选择了四面陡峭可以挡风拒敌、野兽更难以攻击上来的山顶,以狩猎为生,曾经一段时间,这里人丁兴旺。

  杜赤表示,该遗址保存完好,不排除有其他重大发现的可能。目前,为了对该遗址加以保护,文管部门已经在周围挂上了保护遗址的牌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