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7日讯 随着我省对俄贸易的不断升级,中俄运输业务越来越繁多。但从事中俄界河国际航线运输的企业多年来始终有一个困扰:他们只能提供《水路运输许可证》,无法提供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针对这一实际,国税部门梳理企业意见建议,及时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交请示特事特办,有关市地国税局出口退税部门得以先行为企业办理出口退税资格认定手续,并受理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保证了企业出口退税办理进度,避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的实际利益。
类似这样企业在中俄贸易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国家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将得到最大的改善。《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该区域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基本建成,成为全国沿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区域。省国税局进出口处有关人士认为,《规划》中给与我省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境内外优势资源和市场,优先布局和发展资源加工重大项目;制定促进风力、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的上网电价,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一项项产业支持政策令开放的龙江迈上发展的新起点;对粮食加工技术改造、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国债转贷资金全部转为拨款。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向中俄合作项目倾斜……一项项财税政策支持让龙江人干劲倍增。《规划》中推出政策“组合拳”,这对于对俄贸易总额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黑龙江省来说机遇难得。
东宁因口岸而兴,因开放而活,口岸优势和财政导向作用,使本土创税型企业赴俄开展跨国投资,打造了龙江乃至全国的开放亮点。抢抓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机遇,东宁县积极推进国家级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通过对上争取和融资筹措资金3.8亿元支持园区建设。目前,合作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已入驻制鞋、服装、光伏发电、LED照明等企业26户。2012年,合作区生产鞋3000万双、服装350万套。销售收入3.5亿美元、税金3000万美元,成为俄最大的轻工产品生产园区。东宁县还支持了华宇等企业建设了俄滨海边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和弗拉基米尔宏达工业园区,3个园区累计实现投资10亿元,入驻企业23户。
东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把“中国制造”变为“俄罗斯制造”,打造了全国的开放品牌。
“《规划》中支持境外合作企业权益农林产品、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和加工;推动在哈尔滨和满洲里设立俄罗斯领事机构,支持地方政府与俄罗斯毗邻州区互设经贸代表机构……这些外贸政策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我省“走出去”对俄企业信心满怀。
外贸企业因开放升级看到了新希望,政府部门抓住《规划》这一难得机遇,在促进我省沿边开放规划实施中主动作为。(下转第七版)
省国税局召开口岸城市“走出去”对俄投资合作企业税收政策宣讲会,修订《“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指引》手册,为我省企业对俄投资提供税收政策指引,协助“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在境内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双重征税、防止税收歧视、防范税收遵从风险;优化非居民企业(俄罗斯投资合作企业)在我省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服务与管理,为俄罗斯企业与我省企业经济合作提供税收服务。同时加快出口退税审核、审批进度。在按照政策规定认真审核的基础上,简化办税流程和办税时限,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据统计,2013年1-10月,共有1237户纳税人办理出口退(免)税27.79亿元,同比增长10.34%。
“加大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出口的支持力度,综合保税区入区货物视同出口办理退税。今年前10个月,共有16户企业办理了出口退税业务,受理出口退税申报359万元,出口货物485万美元,已退增值税223万元。”省国税局负责人表示:“围绕《规划》已经明确的支持政策做好衔接争取,细化制定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使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发挥效益。要按照建设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的总体要求,围绕破解沿边开发开放难题,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大改革发展试验,推动我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开放,沿边弱于沿海,东北部逊于东南部,这一旧象将随着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放被提升为全国战略而悄然改变。一份给黑土地带来希望的开放规划正在龙江大地熠熠生辉。黑龙江和内蒙古作为沿边开放试点,其带来的辐射效应,将遍及整个东北亚地区,沿边开放或将就此焕发“新颜”。抓住机遇,凝聚合力,提升动力,黑龙江的开发开放水平将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