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感动龙江”候选人盛春德:74岁愚公义务修路30年
2013-11-28 09:51: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马冀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讯(记者 马冀)佳木斯市桦南县阎家镇大张家村,有一位74岁的老人盛春德,和他的高龄成正比的是他为村子义务修路的时间长度——30年。30年来,他倾其所有,风雨无阻,为的就是让老百姓有一条好走的路。30年来,大张家村周边15公里的村路成了盛春德的“责任田”,他用自己的汗水书写了新时代的愚公故事。

义务修路30年的老人盛春德。

  30年修路情遍十里八村

  9月的佳木斯秋意袭人,记者驱车来到佳木斯市桦南县阎家镇地界,当记者向附近的村民打听盛春德修路的事时,这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熟悉这个老人。“这个老爷子,一年四季在这儿修路,不为名不为利,简直太让人佩服了!”当记者表示怎么能找到盛大爷时,村民们笑着说,你往前走,就能看到,他一准儿在那儿修路呢!

  车向前行驶了不到一公里,在空旷而安静的林间路上,看到一位正在修路的老人,他慢慢将一辆独轮车上的土卸到地上,用铁锹不断地敲打泥块,弄碎、摊平,再将厚实的土在上面踩匀。

  记者看到,盛大爷穿着一件白色衬衫,已被汗渍浸得看不出本色,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土布裤子,上面布满了尘土,几乎分不出颜色,脚上是一双绿色的劳动保护胶鞋。他身材矮小,看上去不到1米6,手指粗糙得像变形的树根,布满了老茧,牙齿有几颗已经掉了,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刀刻般的皱纹,头发胡须全白了。

  盛大爷操着一口江苏的家乡话,面对记者的采访说话时略显紧张,却十分的真诚憨厚。

  问起盛大爷哪年开始修路,老人说,修路的想法具体是在哪一年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就是那段时间”。据了解,“那段时间”指的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大张家村周边的路面狭窄、坡陡、弯急、路面上的坑多,村民们外出买化肥、卖粮时特别难走,有时,在拐弯处车一堵就是一天,冬天,车误在雪堆里开不出来更是常事。

  大约在1982年,盛大爷看到这种情况,想到自己在家乡时曾修过水库,也筑过路,便动了修路的心思。

  说干就干,一架独轮车、一把铁锹和两只蔑筐从此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劳动工具。当年,这位44岁的汉子甩开臂膀开始和崎岖不平的村路“单挑”。他常常是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吃完饭后,天还没亮就到达15公里外的修路地点,一镐一镐地刨,一锹一锹地挖,一筐一筐地担,累了就坐下歇一会儿,饿了就吃随身带来的干粮,一干就是一整天。就这样,一干就是30年。

  夏天,顶着骄阳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起了白白的盐霜。他在这15公里的村路内巡查,只要发觉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借助独轮车和蔑筐用来取土和运土,有时,还特意在村子四周寻找零碎的砖头瓦块,像蚂蚁搬家一样运过来,将路填平;冬天,雪一停,他就扛着镐和锹上路了,抡起十来斤重的洋镐,清除结冰路面,挥动铁锹,解除雪阻,时间长了,手和脸都冻得裂开了口子,又红又肿……

  就这样,他硬是用30年的坚守,一锹一镐地在乡村公路上担当起了“义务养路工”。大张家村附近一条条平整的村路,记下了他30年如一日的劳作和艰辛。

  钻车底“刨冰”老人变冰人

  村民张民强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一件事,开春的一天,他从桦南县城回来,20分钟后到阎家镇的一个拐弯路口,他发现这里已经堵了十多台车了,两个小时前从桦南发出的客车也堵在这里。大雪堵路,开化后又结冰的路面溜滑,车辆说啥也开不出去,乘客们下车推也无济于事。这时,盛大爷来了,他趴到车厢底下,用镐一下一下地刨冰,等他站起来时,人们发现,他的鼻子、眉毛、头发上都是冰碴,身上全被水浸湿了,冷风一吹,整个人变成了“冰人”。“感动啊,当时,大家纷纷给他递各种东西,可老人家啥也没要就走了。”

  采访结束后,记者问盛大爷打算修到什么时候,他笑着说:“不知道,修到修不动那天拉倒。”

  离开大张家村,村路像彩带一般从村子飘逸而过。这路,与外面精彩的世界连起来,从此村民有了全新的生活,而这路上,洒下了盛大爷30年的汗水。

  一条山村公路,一位七旬老人,一段长达30年的时光,演绎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年愈古稀的盛春德老人,30年来,不求一丝回报,以修路为自己的快乐,老人的快乐之源,是如此的动人心弦;老人的奉献之情,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