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新建改建5295盏照明灯 总量接近过去10年总和
2013-11-28 10:04:27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于恩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讯 随着30多条道路新建、改造升级完工,随路照明设施的新建、改建也正推陈出新。据市政设施管理处统计,今年我市将建设1948基、5295盏路灯,总量接近过去10年来的总和,涉及33条道路、3座桥梁的照明。

南马路上新型的路灯。记者孟繁宇 摄

市政工人顶着寒风安装景新北大街路灯。记者李勇 摄

  [节奏]紧跟新建道路步伐

  昨晚,景新北大街、龙华路上新建的路灯,经过调试后正式“上岗”。淡黄色的灯光,将冬日里两条新建道路装扮得暖意融融。

  城乡建设项目进入“猫冬”季节,而市政设施管理处副主任黄晓林和同事们则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街路上是正在紧张架设的路灯施工队伍,办公桌上是各类路灯设计图纸,还有需要协调的电力、地下管线等工作。

  今年我市道路建设受历史欠账、冰雪冻害和重载车辆碾压等影响,维修量达历史之最。路通了,随路配套的亮化设施更要及时跟进,以避免夜间出行的尴尬。

  白天安装路灯、夜间巡视维修,路灯养护中心毕振辉队长每天要在道路上工作12小时以上。由于天冷,尽管毕振辉和工友们全副武装,大头鞋、两套棉袄、棉帽子仍无法抵御寒风,但却没有影响一条道路亮化设施的安装进度,他和另外两组20多名施工人员就是这样跟进施工,保证新建道路照明设施的如期安装。

  [完善]夜灯照亮百姓生活

  “你没发现城区夜间越来越亮了吗?”介绍城区亮化,黄晓林不无自豪。随着城区亮化设施的升级改善,也带动了沿街商业的繁荣发展。

  东四道街北段在道路完工前,仅有14米宽,在劳动湖污水截流工程后,道路扩宽至21米,边石、人行步道砖全部更换一新,路灯也从过去的10米长高至12米,这些细微的变化,不仅让百姓夜间出行更舒适安全,也让道路两侧的商家受益匪浅,沿街商铺的出售、出租价格水涨船高。

  与东四道街衔接的双华南路,过去只有7盏路灯,原有道路高于临街商服,每到雨季商家都要在路边放置沙袋挡水。今年道路改造中,这条路完善了排水管线,降低了路面高度,路灯也相应增加,受益于此,沿街商业同样繁华起来。

  通过改善街路的照度,我市城区更亮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

  [升级]设计合理有品位

  说起鹤城今年的亮化作品,不得不提及文化大街的亮化升级。这条中心城区名副其实的学府路,在完成道路改造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亮化工程。由于沿街树木繁多,树冠茂密,特别不利于照明设施的布置。设计人员考虑到文化大街的区位特点,并借助沿街绿化的优势,将原有单侧照明等改为双侧,并加长了灯距,解决了照明均匀度问题,保证了夜间车辆和行人安全。

  用路灯表达文化内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化大街上不仅升级了主路照明灯,还增加了慢车道路灯、人行道LED景观灯。

  路灯的改造升级还要与周围道路衔接,黄晓林向记者介绍,如果邻近的道路照明设施差异太大,就会对人眼产生刺激,使其对光线的适应时间延长,增加安全隐患。所以,照明设施的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

  新建成的合意南大街,路灯由原来的250瓦减少到了150瓦,但照度却与原来相同,这要归功于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以及市政工程技术人员对照明灯具高度、灯具的合理利用。此外,我市部分照明设施还在进行另一场革新,路灯照度会随着不同时间段,调整照明功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从有灯就行到照度合理,这是城区亮化的一次质变!”在市政部门工作了25年的黄晓林感慨道。

  [再利用]无灯路越来越少

  在今年的道路亮化中,许多道路上的路灯都更换成了新样式,那么,换下来的灯具都到哪里去了呢?对此,聪明的市政人给出了满意的答复——维修再利用——绝不轻易浪费一分钱。

  通阳街是今年为新城尚品居民出行配建的次干道,道路建成后,崭新的路灯也随之架设完工投入使用。黄晓林告诉记者,这条道路上的灯杆全部来自原有主干道,经过市政工人维修改造后,又重新发挥着“光和热”。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近15万元。

  今年主干道和新建道路上撤换的灯具较多,市政处全部对其登记造册,并陆续安装到了我市多条有路无灯路上。比如龙门街、公园路小学门前、203北路、东二道街、富丽街、文化一胡同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亮化。

  无灯路越来越少,居民的心里也随着道路设施的完善,越来越敞亮了。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