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戴口罩出行。记者张清云摄

太阳“躲”在浓雾中。记者李巍摄
生活报12月4日讯 哈市2小时连发两次预警从黄色升至橙色松北雾最大能见度不足50米专家分析:逆温、风小、空气湿度大是主因
今起降温风力增强有助驱雾
今天一早,哈市乃至我省南部地区再度陷入浓雾之中。6时30分至8时30分,哈市气象台连续发布两次大雾预警,从黄色升至橙色。其中,因距离水域近,松北、道里、道外的雾相对更大些,松北能见度更是不足50米。据悉,随着4日冷空气的到来,哈市浓雾将会逐渐消散,但我省南部部分地区仍会有雾气困扰。
雾气白茫茫冰城大雾预警“二级跳”
今天清晨,哈市又遭大雾袭击,众多网友纷纷上传有关雾天的图片:能见度不足500米;也就400米吧;我这儿连50米都没有……
6时30分,哈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紧接着8时30分,预警升至橙色。记者在街路上看到,市民们行色匆匆,很多人都戴上了口罩。因为能见度低,街路上的车辆也都打开雾灯,缓速慢行。到了午后,随着太阳的不断照射,市区雾气略有消散。
据悉,这是哈市进入供暖季后第三次集中出现的大雾天气。
空气灰呛呛12监测点均重度以上污染
8时,哈尔滨环保监测中心站发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1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中,3个严重污染,8个重度污染;到了15时,已经升至8个严重污染,4个重度污染;19时,10个严重污染,2个重度污染。
眼瞅着下午能见度比上午强啊!为啥空气污染反而更严重了呢?环境专家表示,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PM2.5的浓度从今日凌晨开始一路上扬,直到今晚19时达到10个严重污染。据分析,早晨能见度较低是因为除了空气中的污染物之外,更多是大雾天气引起的;下午随着阳光照射的增加和空气湿度减弱,大雾略有消散,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累积增加,导致严重污染点增多。
市区交通早高峰延后1小时
随着大雾的出现,哈市市区能见度普遍较低,造成早高峰延长约1小时。同时,各高速公路因行车视距良好,未予封闭。
交警提醒广大驾驶员,雾天出行一定要打开雾灯和双闪灯,减速慢行,切勿开启远光灯。
记者今日从哈站及哈西客站获悉,大雾天气并未对列车出行造成影响,始发列车均正点运行。
始发列车均正点铁路动态
记者今日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获悉,受雾影响,机场10时启动了大面积延误红色预警,取消航班47个,77个航班被延误。截至13时,随着天气好转,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取消航班47个民航动态
咋又有雾了?逆温、风小、湿度大
对于雾天出现的原因,专家归结为三大因素:逆温、风小以及湿度大。据环境部门监测,截至11时,哈市空气相对湿度为92%,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另外,经历了前段时间强雪侵袭后,2日在暖脊的控制下,哈尔滨市区气温回到了0℃左右,融化的积雪迅速蒸发,使空气中的水汽十分充足,而高压控制下的城市大气层结稳定,形成了逆温层,加之近地面层受弱高压控制风力较小,最终导致大雾。
为啥江北雾大?距离江边近地势低
记者翻看微博,发现同在一座城,网友们眼前大雾的浓度却极为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表示,雾是哈市冬季的常客,然而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各区域雾气的浓度。比如道里区、道外区和松北区靠近江边,本身水汽就大,温度比市区内低一些,且地势较低,所以雾气较浓;而南岗区、香坊区和平房区等地温度较高,溶解水汽的能力也更强。专家举例说,20℃空气是0℃空气溶解水汽重量的3倍,这几个区海拔也相对较高,起风时雾散得也比较快。
大雾何时结束?今起降温雾消散
据哈市气象部门预计,4日夜间到5日,新一股冷空气将造访冰城,当大气层结波动时,城市风力就会增强,有助于驱走城市中的污染,也会使上空能见度有所好转。同时,哈市4日夜间的最低气温只有-11℃,而5日夜间的最低气温将骤降至-17℃,达到入冬以来最低。而省内南部地区,4日仍有雾气的残余势力。
据省气象台预报,4日夜间到5日白天,伊春北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东部多云有阵雪,其他地区多云转晴;5日夜到6日白天:全省晴有时多云。
新闻链接
为什么是雾不是霾?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据环境部门监测,截至11时,哈市空气相对湿度为92%,所以是雾不是霾。
我国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雾霾
局地严重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3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出现了以霾为主的污染天气,局地空气质量指数接近严重污染。
气象专家表示,这次大雾可以说是今年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冷高压从华东一带入海以后,变性高压处在东部沿岸,使得地面湿度增加较快;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弱的偏北风转为后期弱的偏西偏南风,有利于周边污染物在这一带地区的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