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3成公交线路里程过长 专家建议调整切忌简单拆分
2013-12-05 07:47: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希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5日讯 一遇到大雪大雾天,坐公交88路的市民就遭罪了——等车时间超过30分钟,最长一次单程开了5个小时。作为市区内最长的公交线路,88路全长29.8公里、共设38站,堵点多,行驶时间不可控。

  哈市158条公交线路中,市区线路近120条,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线路里程过长。专家认为,地面公交更应侧重轨道交通的补充。长线路可以通过灵活调度提高运输效率;今后在开辟公交线路时,则应整体侧重中短途线路。

  88路早高峰时段

  等车需要半小时

  昨天在南岗区下夹树街,市民王先生等候88路已经20多分钟了,仍不见车来,“早晚高峰时,等车可能需要30分钟呢。”市民眼中,88路运营不算理想,如果有急事,能不坐就不坐。

  车队长王希才调任88路时头疼不已,“线路实在太长了!”线路长,经过的堵点就多。车队有32台车,发车间隔一般为10分钟,但行经的建国街、安发桥、海城桥、汉广街等都容易堵车。线路主要走二三类街路,道窄车多,一旦遇到肇事就容易堵住。

  原本单程计划行车80分钟的88路,很难准点运营,单程运营时间一般在120分钟左右,超过计划运营时间的50%,遇到降雪天、大雾天,线路运营时间更难保证。上个月降雪时,单程运营时间最长达5小时,发车间隔被拉大到30分钟以上,线路上乘客等车的时间则更长。

  电车公司4线路

  将开区间车

  冬季市民出行难,是行管部门和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调整线路走向需要频繁的调研和漫长的过程,远水难解近渴;而灵活进行车辆调度,则更为方便直接。近期,市电车总公司新增的一百多台车辆陆续到哈,部分长距离线路将开通区间车。

  区间车,即部分车辆不行驶全程,而是在客流集中区域往返。10月末,104路已经开通了区间车,即便上个月降雪天里,行车间隔也在10分钟左右。车队长赵继东说:“在区间段,常规车辆和区间车辆叠加,相当于发车间隔缩短了,行车间隔就也短了。”

  在此基础上,市电车公司计划在88路、113路、115路、120路等4条里程超过20公里的线路上开通区间车,使线路配车超过40台。

  市区线路里程

  18公里内为宜

  市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目前城市范围,在18公里以内为宜。但根据行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区公交线路里程超过18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造成线路过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往受车辆数量限制,当终点站周边出现新增居民区时,无法开通新线路,往往是附近线路延伸,于是越来越长。二是一些线路为了利益,设计时便已超长,以串联更多区域吸引乘客。

  “除了行驶时间难以保证,长距离线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绕。”业内人士说,“比如坐74路从工程街去哈站,要从曼哈顿商圈绕一下,远远没有乘坐21路、105路,直接从工程街行经北安街前往火车站快。”

  今后新开线路

  应侧重中短途

  随着地铁1号线开通,以及哈市规划的“九线一环”轨道交通格局,长距离运输任务今后将逐渐交由轨道交通担负。哈市初步制订的《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也这样定位——轨道交通为城市交通线网中的骨架,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水上航线,根据功能不同进行补充。

  交通规划专家表示,长距离线路可以适当保留,比如依托公交专用道或是BRT快速廊道的线路。不过一般的地面公交还应主要作为轨道交通的支干,形成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的辐射网,解决地铁无法达到区域的出行问题。专家建议,今后新开新路应“扬短避长”,侧重中短途。

  对于既有长距离公交线路,专家则建议,切忌简单粗暴地拆分线路。“如果线路调整不科学,拆分就会带来换乘次数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出行成本,也会增加时间成本。”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