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7日讯 记者昨天从省政府获悉,根据统计数字,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3834万人,较2010年仅增加3万人,我省或将成为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省份之一。
3年时间全省人口仅增3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全省常住总人口383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9%,总量居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第15位。

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严格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全省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口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类型转变。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前,全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高于全国人口增长水平,1953年—1982年的29年间,黑龙江省年平均人口增长3.6%,同期全国年平均增长1.8%。1982年之后全省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尤其是2000年—2010年的10年间,人口总量仅增长3.8%,低于全国5.7%的增长水平,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3834万人,较2010年仅增加3万人,增速进一步降低。
继辽宁之后龙江人口即将负增长
可以预期,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黑龙江省即将步入总人口下降的历史拐点,或将成为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类型的省份之一(2012年辽宁省常住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从出生率变化情况看,1980年—199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均保持在15%。以上,1995年时降至13.2%。,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连续12年均在10%。以下,全面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2012年为7.3%。,仅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同期中国内地有24个省(市、区)的生育率保持在10%。以上,其中最高的广西达到17.6%。。
从死亡率来看,黑龙江省人口死亡率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970年为5.8%。,1990年为6.4%。,2000年为5.5%。,2012年为6.0%。,长时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范围,一方面表明黑龙江省人口健康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黑龙江省社会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2005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人口自然变动的同时,黑龙江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1953年至改革开放前,全省0岁—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982年后逐步大幅下降。
1982年,全省0岁—14岁少年儿童共计1139.5万人,所占总人口比重为34.8%;1990年为936.7万人,比重为26.6%;到2010年降至457.4万人,比重仅为12.0%,2010年与1990年相比,0岁—14岁少年儿童总量锐减一半还多。另外,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到了2010年其比重已达到79.7%,充分显示了人口红利期的特征。
黑龙江省在2005年已经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到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黑龙江省仅仅用了27年时间,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我省专家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所调整,“单独”可以生二胎,但是考虑到该政策适用人群的总量规模,30多年来的计生政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们生育观念造成的转变等因素,“单独二胎”政策对黑龙江省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