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 前几天,哈尔滨市民王春梅发现,今年的羽绒服价格没想象中那么贵,同样花了900多元,买的羽绒服毛领比去年宽了,样子也新潮了。受年初禽流感影响,鸭绒价格同比上涨114%。有人因此预测今年羽绒服价格至少涨三成。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羽绒服价格只上涨一成,部分品牌打折后价格与往年持平。
未受成本上涨影响
羽绒服折后价与去年持平
鸭绒成本暴涨、实体支出增加,已经成为羽绒业经营者难以言说的痛。杭州奥兰特羽绒有限公司余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一吨鸭绒价格已从去年的28万元/吨涨至60万元/吨,“这还需要现金提货,如果赊账的情况下得差不多70万元/吨”。
另外,实体店租金、聘请导购员的成本也在提高。波司登羽绒服店长闫岩向记者介绍:“2009年,店内导购员底薪在900至1000元,今年的底薪至少1500元起。”
原材料上涨却无法提高售价,使得部分小厂商无法承担成本压力,只能选择转产或停产。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秋林公司羽绒服品牌由去年的45家左右,缩减至今年的33家,撤柜比率达25%。
商家的成本不断攀升,羽绒服定价涨幅却仅为10%。秋林公司鸭鸭羽绒服店长鲍红颜将两款去年与今年大致相同的羽绒服进行对比,价格相差不过百余元,但毛领增宽约两厘米,羽绒含量也增加了30克。尽管新款定价高于去年,但目前打折后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1月气温较高
羽绒服日销量减了近五成
记者发现,即使同等价位,今年的羽绒服在款式上也比去年有所突破,时尚元素更多,并适应不同年龄层的品味。但截至目前,今年羽绒服的销量不升反降。
近期,记者连续走访了秋林公司、中央商城等大型商场的20余家羽绒服专柜,发现绝大多数羽绒服品牌的日销量都有所下滑。鸭鸭、波司登、鸭宝宝、杰奥、花花公子、坦博尔等品牌不约而同地进行打折促销,有的在打折基础上还会再参加商场搞的满减促销活动。
气温是影响羽绒服销量的重要原因,而今年11月份气温同比2012年11月偏高了2.2摄氏度。鲍红颜告诉记者,按常理每年11月、12月是羽绒服销售旺季,但今年受气温影响,市民对羽绒服的需求量远不如往年,导致她所销售的羽绒服品牌近一段时期内的日销售额仅为1.3万元左右,比去年同期日销售额下降了近5成。
“以前低头找货、抬头卖货,每天卖衣服根本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天气暖客流量小,只能打折促销,不能轻易涨价。”中央商城一位羽绒服销售员说。
实体店成试衣间
销售额年均缩减10%
羽绒服价格还受到电商的夹击。近三年来,部分羽绒服实体店的年销售额以10%的速度逐年递减。以今年“双11”为例,波司登线上销售金额超过6000万元,艾莱依销售额也超过了2000万元。相比之下,一个70平方米左右的实体店,日均销售额仅三四万元。
在与线上销售的PK中,占下风的实体店难以提升价格,只能在服务优势上猛下苦功。在不满意退换货问题上,中央商城等专柜承诺一个月不满意退换货。在保修问题上,线上销售大多没有保修环节,而部分实体店则承诺一年内如羽绒服出现相关质量问题可以联系店家予以维修。
不过,实体店仍难以摆脱“免费试衣间”的尴尬。秋林坦博尔店长佟晓丽坦言:“以前一年也就遇到两三个来店里拍吊牌、查货号、再去网上买的顾客,现在每天都能遇到。”她无奈地说:“实体店人力物力消耗本身便很大,如果试好了都去网上购买,非常影响我们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