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1日讯 12月10日,对于家住大庆市杜尔伯特县敖林西伯乡的郑先生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喜从何来?1万元进了灶坑的现金,只损失了100元,剩下的在敖林乡农村信用合作社换回了新钱。
万元现金藏进玉米瓤堆
家住杜尔伯特县敖林西伯乡的郑先生身患甲状腺癌,最近,他拿出卖粮的1万元准备去哈尔滨化疗。
去哈尔滨之前,因为怕家里的孩子淘气把钱拿去花掉,他把1万元现金藏到自家的玉米瓤堆里。
12月5日,郑先生的妻子像往常一样准备做饭,把灶坑点着火后,随口问郑先生:“钱放在哪了?”
郑先生听到妻子的问话,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大变。他赶紧跑到厨房,看到灶坑里火已经燃起,他舀起一瓢水就泼向里面。火灭后,他从灶坑里掏出一个被烧黑的纸包。
看着丈夫的举动,郑先生的妻子也意识到——1万元钱被她不小心填进灶坑了。
救命钱差点付之一炬
救命钱差点付之一炬,可由于发现及时,郑先生的1万元钱只有4张烧得较严重,剩下的受损面积较小。尽管如此,郑先生看着被烧了的钱还是很犯愁,妻子也是连连自责。
亲戚听说后,建议他到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看能不能兑换新钱。于是,郑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他家附近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敖林乡农村信用合作社没有检测残缺污损人民币的仪器,最好到县里鉴定兑换。
郑先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出远门,家中孩子还小,妻子又不识字,因此去县里检测让他犯了难。得知他的难处,敖林乡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积极帮助他解决问题,最终郑先生的1万元现金只有一张烧得只剩硬币大小的100元不能兑换,其余烧得程度轻的都是全额兑换,1万元现金被烧只损失了100元。
兑换钱币要看损坏程度
那么,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有何说法,记者咨询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服人员。
这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指票面撕裂、损缺,或因自然磨损、侵蚀,外观、质地受损,颜色变化,图案不清晰,防伪特征受损,不宜再继续流通使用的人民币。郑先生的钱被火烧掉一部分,因此是不能流通的残缺的钱币,需要到银行兑换。正常的程序应是到公安局做鉴定,认定钱是持有人所有,然后在银行通过仪器检测受损面的大小,根据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兑换。
客服人员表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分“全额”、“半额”两种情况。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全额兑换;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的一半兑换。还有一种特殊的残缺形态,就是纸币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是按原面额的一半兑换。现在较常出现的就是这些类型,还有兑付额不足一分的,不予兑换;五分按半额兑换的,兑付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