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绿色农产品展销会火爆上海 线上“掘金”进行时
2013-12-22 08:00:1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辛娜 王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昨天,2013上海·哈尔滨绿色农产品展销会进入白热化的第二日。展馆2层,一个60寸大彩电前挤满了上海大妈。

  彩电屏幕上晒的是哈尔滨有机大米“禾下土”的全程视频可追溯生产过程,还有在网上商城“1号店”买米的网购过程。“这个大米,有身份证,网上还买得到,蛮好的呀!”围观的上海大妈议论纷纷。

  今年展会,哈尔滨120家企业赴展,托运了大米、豆包、豆油、木耳……数百种哈尔滨绿色农产品。除了货物,每人还增加了一个托运行李——笔记本电脑。“实在是忙呀,要卖货,还要招呼网上买家。”“禾下土”负责人林永明满头大汗地说。

图为上海市民品尝哈尔滨绿色农产品。

  有证大米,掘金线上

  林永明是哈市规模最大的农民合作社——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有机米、施有机肥,林永明和一批种粮户,吃到了“有机”的甜头。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乃至第N桶金都是靠线上积累而来。

  合作社有水稻田9000亩,其中有机稻田2000亩、绿色稻田3000多亩,普通稻田3000多亩。林永明说,合作社“什么都种,但还是水稻最赚钱”。与林永明一样,在这个被中粮、葵花等大型企业“分割”的地区,米企的拳头产品都是“有机”的。

  2012年,参加首届哈尔滨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后,林永明萌生了进驻上海的想法。可他走了一圈市场,发现这里的有机大米市场不够热,租店、进场……投入几百万不说,“回钱太慢”。

  “咱们的大米有证,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加工、上市全程都能追溯,为啥不在网店试试?”有人提醒林永明进驻线上。他立刻搜索了一下“淘宝”。“好多东西一天卖千件”,林永明动心了。他把几百袋各品种大米运抵上海,挂到网页上,半年卖了200万元。

  今年,林永明带着“大用”的有机可追溯大米进驻网上超市“1号店”。最近的一次“双12”促销,3天销售总量达到4吨,“这可是哈尔滨到广州办米业展销,一家企业带去的所有库存”。

  玉米糊,“闪婚”淘宝之后

  王云青直奔黑龙金谷香玉米糊摊位来了。她掏出一个玉米糊的外包装,仔细和摊位上的货品比对,自顾自地说:“对了,在网上买的就是这个牌子”。

  曹光兴听闻上海大妈的话,心中窃喜——去年参展,上海大妈们的提议,让曹光兴产生了做线上销售的念头,“这个玉米糊好吃得嘞,展会结束去哪里买?”随后一年,哈尔滨兴利米业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光兴开始琢磨把玉米糊引入上海商超。在和数家上海超市洽谈后,曹光兴把黑龙金谷香玉米糊带进了上海1500家商超中的300家。

  网购的兴旺,让曹光兴觉得做线上销售的机会来了。曹光兴和淘宝宝康东北特产店联手做淘宝,代售哈尔滨玉米糊,一年的销售量都让曹光兴吃惊——售价9.97元的玉米糊,网络年销售量突破40万袋。

  展会第一天,曹光兴和上海的一家商贸公司又签合约,再做上海600家超市。“咱两条腿走路,线上、线下并行”,说话间,曹光兴又卖掉几十袋玉米糊。购物袋附上标签:玉米糊淘宝网址……

  玉米油的

  “四大卖场”时代

  展会现场,哈尔滨天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电商部副经理赵雪冬身兼数职,他边叫卖“冰地”玉米胚芽油,边给即将开店的京东网上商城“做装修”。

  “大妈们去年买了玉米胚芽油,都呼唤网购,这不,我们再把京东、1号店的门店开了,网上四大卖场就全部进入了。”赵雪冬说。

  2011年底,“冰地”品牌诞生,天通玉米油名正言顺以“冰地”的名字用11种不同的单体包装上市,并很快攻占全省60%的玉米油市场;2012年,“冰地”玉米油的年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一跃坐上全省玉米油供应商的头把交椅。

  今年,“天通”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架构:配送中心、电商中心、连锁专卖、运营中心“四位一体”的销售渠道。5月份,“冰地”开始围绕这个体系玩跨界——和阿里巴巴牵手做淘宝及天猫。今年,天猫以山珍、杂粮和普装玉米油为主要卖点,销售额突破180万;淘宝销售额破30万;与阿里巴巴合作的b2b大单批发靠卖有机玉米油、有机大米赚得120万元,而且迅速打开了上海、厦门、北京、苏州、杭州的市场。

  为了乘胜追击,借此次展会抓紧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天通”又联手“1号店”,明年1月“开张”。眼下,“1号店”业绩已经叫人“眼气”——b2b的大单交易就已经被订走400万元的货物。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