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市第一医院外科楼908病房内,30岁的张志达说话很慢,像个小孩子,不停喊“妈妈”。妈妈李庆芳忙前忙后。
为了这句妈妈,李庆芳在被判为“植物人”一直昏迷的儿子病床边坚守了100天,呼唤了100天。
“妈妈,我要抓紧训练。”
30岁的儿子,3岁的肢体反应,妈妈很满足
“该针灸了!”李庆芳一说,志达马上躺下,等着针灸师针灸。妈妈守在旁边,紧张得满头大汗,“总怕儿子疼!”40分钟的针灸结束后,李庆芳松了一口气。喂儿子吃水果、扶他上厕所、给他按摩,一套程序下来,李庆芳气喘吁吁。
“儿子,该康复训练了!”志达在妈妈制作的“康复器”——点滴架上挂着的两个小“沙袋”上,练习双臂上举……
张志达执意要“走几步”给记者看看。一步一晃地往前挪,受伤严重的左侧肢体很不协调,眼里却透露着刚毅。对于一个昏迷了100天的重症患者来说,每迈出一步,都是一个奇迹。“我不能当废人,为了妈妈和家人!”张志达吐字不清,严重受创的口腔里没有了牙和牙床,整个下巴都塌陷进去。“虽然说得费劲,但是思维正常,”这,让李庆芳无比满足。
一场车祸,爱吹萨克斯的小伙子危在旦夕
“儿子出车祸了,恐怕不行了!”9月13日早晨,远在山东的李庆芳接到前夫的电话,险些晕过去。
十几年前,离异的李庆芳带着二女儿和小儿子去了山东,大儿子张志达随前夫留在哈尔滨。多年来,她总觉得亏欠大儿子。事发之前,去探望她的志达刚从山东回哈,临行前,她还跟儿子开玩笑,希望下次儿子能带女朋友去看她。
“头肿得像洗脸盆那么大,根本看不出是我的儿子……”李庆芳忘不了在重症监护室看到儿子第一眼,她的心都要碎了。
志达乘坐的出租车遭到大货车撞击,司机当场死亡,志达脑干受损,深度昏迷。医生每天都下达病危通知书,所有人都认为志达没救了。
李庆芳不信。
“儿子,你小时候最淘气了……”“儿子,快起来吃饭,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排骨……”“儿子,你最爱吹萨克斯,赶快醒过来吹呀……”
李庆芳每天像祥林嫂一样对着毫无意识的儿子絮叨,一声声地叫儿子,一滴滴泪落在儿子脸上。她每天给儿子拍照片、写日记,“看照片,就能看出他眼神是有变化的!”
每两小时打一次流食、接一次小便,用手抠大便……儿子就像回到了婴儿时,什么都需要妈妈,只是,她多么希望能重新听到儿子叫一声“妈妈”。
唤醒大儿子,老妈妈记下“育婴日记”
“妈……妈……”李庆芳清晰地记得,11月27日下午2时许,已经昏迷两个多月的儿子终于发出了声音,虽然声音很小、吐字不清,但她激动得抱着志达哭得天昏地暗,志达也泪流满面。
志达醒了,但不会动。李庆芳和小儿子每天轮流抱着他坐起来,不停地给他讲以前的事。她发现,儿子听到音乐会跟着节拍扭动,她让小儿子不停地放音乐,志达的反应越来越明显。
妈妈坚持每天给儿子拍视频、做记录。
“12月5日,我架着儿子,他会挪步了!”“12月12日,儿子脸上有表情了!”“12月20日,儿子独立迈出了第一步!”“12月22日,儿子第一次自己吃饭了”……这些视频和文字,如年轻妈妈的育婴日记。
医生们都说,张志达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李庆芳说,下一步要为儿子口腔做整形,儿子的康复之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儿子在,她就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