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在默默照顾父亲的好女儿,她叫吴艳华。
吴艳华的老父亲今年已经100岁了,他是一个勤劳善良、豁达开朗的老人,虽已百岁,耳不聋、眼不花,能打电话、看小说,高兴时还能和别人下棋对弈。老人之所以能健康长寿和吴艳华多年来在衣、食、住、行、养方面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
衣:人老了血液循环慢了,冬天怕冷,她就给父亲做一些柔软、轻便的棉衣,里面放一些羊毛绒,穿着暖和舒服,他有老年瘙痒症,内衣内裤就都用棉线的,尽量防止痒。鞋都是布鞋,轻便合脚。他有好多顶帽子,每次出门都左试右试,像个孩子。过年过节,她常给父亲做新衣、穿新袜,老人显得特别高兴。
食:民以食为天,健康长寿饮食是主角,每顿饭都考虑他吃什么、能吃什么。按照老人的生活习惯,她家每天两顿饭,荤素搭配,常做红豆、绿豆、黑豆、莲子、大枣、枸杞粥,以小米为主,鸡、鱼、肉、蛋都用高压锅做的烂糊糊的,菜多数都是饨菜。老人吃得高兴,养胃养身。
住:住处是家,非常重要。她们最早住的是新明矿平房,晚上老人上厕所很不方便,她就东挪西凑的买了楼房。后来搬到阿城,也只买了个二楼,图的就是老人家上下楼方便。老人住阳面,他们住阴面,老人的房间宽敞、明亮,每天都能日光浴补钙。一有空她就陪父亲聊天,唠唠家常,消除老人的寂寞。
行:老人95岁前每天饭后她都陪着散步,有时他们一起种点小菜,吃不了的就送人,冬天拣柴给住平房的人用来烧炕,他乐此不疲。后来老人腿脚不太方便了,她给他买了轮椅,推老人出去遛弯。2010年世博会她还带他去了趟南方。
养:有病养病,无病养身。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带老人去做一次全身检查。一次他不小心把脚崴了,打消炎针就便秘,由于肾脏不好,排泄困难,她亲手给他灌开塞露通便。洗脸、洗手、洗脚是她每天的必修课,洗头、剃头、刮胡子、剪指甲几天一次。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应该也像吴艳华一样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抓住父母健在的机会,善待老人,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活过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