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机场安检员透视三色辨安危 每天过目万件物品
2014-01-29 09:03:4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立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发胶等物品被安检员查出,禁止带上飞机。

  东北网1月29日讯 春运高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559名安检员成了最忙碌的特殊服务员。只要上岗,他们每人每天都要过目上万件物品。在他们的世界里,最常见到的就是橙、蓝、绿三种颜色。很多人认为,安检员很准确地找到违禁物品都要归功于先进的安检仪器。其实,他们是火眼金睛,只看物品轮廓就能辨清是什么东西。记者昨日走近哈机场安检员。

  一天要过目万余件物品

  X光下橙色是无机物,蓝色是有机物,绿色是有机、无机的临界物品。

  现在的机场从早6时开始就已人潮涌动。出港高峰的8时、10时和13时至17时,10个安检通道每个入口都有约20名旅客排队。随身携带的包、箱一过安检机,与其连接的屏幕上,就会呈现出橙、蓝、绿三种颜色勾勒出的物品轮廓,这是安检员们最常见到的颜色。

  橙色是无机物,蓝色是有机物,绿色是有机、无机的临界物品。橙色相对其他颜色安全些,但并不绝对,也要看物品的轮廓。从事了10年安检工作的涂晓峰告诉记者。

  每轮一班岗,涂晓峰都要坐在安检机屏幕前至少15分钟,目不转睛地盯着。刚轮岗下来,她的眼睛就已通红。与平时观看屏幕不同,不让一个可疑物品登机,是安检员工作的最低标准,所以有时一个箱、包都要反复看上三四遍。一天下来,一个安检员过目万余件物品。

  看轮廓辨物能猜出品牌

  充电宝等潮品还没进入公众视野时,安检员们就已熟知这些“变脸”的锂电池。

  被颜色化的物品不能代表绝对安全和危险,快速辨别出屏幕下物品的轮廓决定着安检速度快慢。

  涂晓峰指着安检机屏幕上的一个呈现出蓝色的小瓶告诉记者,虽然在屏幕上看不到任何关于物品的信息,但这个是兰蔻的“小黑瓶”。随后在开包例行检查时,一名女性旅客验证了涂晓峰的判断是对的。涂晓峰说,安检员是一个熟练工种,很多东西仅看轮廓就能辨出是哪个品牌的什么东西。

  在充电宝等潮品还没进入公众视野时,安检员们就已经熟知这些“变脸”锂电池。而平时的生活里,安检员们还会通过书籍、网络等了解更多并不熟知的物品。涂晓峰说,只要是平时的生活物品,安检员们没有不认识的。

  去三亚托运400斤猪肉

  东北候鸟最爱托运大米、木耳、豆油和蘑菇。

  今年冰城南飞的候鸟老人格外多。往年除夕当天飞三亚的机票都有折扣,今年连机票都没有。候鸟老人们随身携带着各式各样的具有东北特色的物品,“迁徙”到海南。

  郇志敏是一名普通的行李安检员,他的工作在幕后通过X光机检验旅客的托运物品。大米、木耳、豆油、蘑菇都是“候鸟”族必带的东北特产,每个人都不少带,有的带大米10到20公斤。前段时间,还有两名老人南飞时,带了200公斤的猪肉。托运的费用太高,他们最后选择了货运。两名老人说,南方的菜猪不如东北的好吃。

  除了“候鸟”族托运的“东北”物品外,很多南方游客返乡时,也会带一些套娃、俄罗斯手工艺品等。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