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8日讯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2014年是大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大庆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深化改革起步,大庆被纳入“哈长城市群”节点城市,我省实施五大“国字号”规划,大庆跻身全国二线城市……诸多利好为大庆构筑发展新优势、创造新辉煌提供了全新机遇和有利条件。
今年,大庆政府工作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创新驱动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打基础、攒后劲,力促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
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眼打牢产业基础,加快构筑高新技术先导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城市近郊功能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引领区,力争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1.6%、7.4%和16%,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抓好产业链生成上项目,壮大优势产业。全力支持油田4000万吨稳产、扩大天然气产量,新建续建投资超千万元产业项目240个以上,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突出拉长石化产业链,支持120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二次加工、15万吨丙烯等项目实施,抓紧推进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项目,拉长中间产品延伸,努力实现市场终端产品落地承接。突出延伸食品产业链,重点搞好玉米、杂粮杂豆、乳制品、马铃薯、肉制品深加工,增强企业带动力。突出做大汽车产业链,促进沃尔沃汽车规模生产,抓好鑫龙江客车等专用车项目,通过整车生产带动研发体系、零部件和汽配物流关联发展。突出拓展装备制造产业链,支持油田装备企业发展,推动骨干企业增强实力,引建一批项目,重点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和环保、新能源装备。突出打造新材料产业链,做好铝型材、铝箔材和半导体材料延伸加工,支持忠旺新型铝材等项目建设。
坚持粮食、果蔬、畜牧“三位一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两江堤防达标工程,整体提高防洪排涝抗旱能力。搞好沿江300万亩水田规划开发,建设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粮食总产135亿斤;建基地,果蔬产量40亿斤、花卉660万株,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推进畜牧养殖“三退三进”,由奶牛向各类畜禽覆盖,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0%,肉蛋奶和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60万吨;整合提升叫响大庆优势产品品牌,力求安全绿色可追溯、质量标准有保障、全国市场能认同。
增加有效供给,刺激引导消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好唐人中心、大商麦凯乐等项目,充分释放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服务功能,扩大品牌连锁店社区覆盖;提升汽配、机电、建材等专业市场档次规模,增强区域辐射功能;逐步构建电子商务体系,打造现代商贸格局;完善提升景区功能,做优生态养生游、观光采摘游、展馆文化游、雪地温泉游、民俗风情游等产品,推动旅游整体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以“智慧大庆”建设为牵动,建设新华08(大庆)产权交易所、联想科技城、勒卡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
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带动关联产业和发展要素集聚。坚持高新区示范引领,经开区创新升级,各专业园区特色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专业化集成服务,园区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引进培养领军型、创意型、技术型研发团队和高端人才,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转化落地科研成果突破100项,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
2
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宜居宜业家园
着眼打牢市政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制大庆新型城镇化规划,释放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外围组团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抓好城镇布局和形态优化。市区重点推动近郊镇与主城区深度融合,稳妥有序推进“城中村”整体改造,搞好老居住区综合改造,持续优化城区环境;外围重点提升城关镇、做强中心镇,加快发展省级示范镇,加速建设新兴城镇,增强县域城镇多点辐射和经济多元支撑能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加快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村庄。
抓好功能设施均衡配套。围绕新城开发,新建续建87个重点项目,规划推进区块整体开发,新建一批市政设施,升级改造城乡道路,推动萨尔图机场增开航线和铁路专线加快建设;完善配套乡镇和村屯基础设施。
抓好城乡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抓好全国文明城市第三轮复检,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十项”综合整治,加密城管和公安并用的智能监控系统,新上探头3000个以上;城区机械化作业率提高到75%。
3
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着眼打牢社会基础,继续实施“百项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推行“先照后证”放宽公司注册登记制度,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支持自主创业1万人以上;对重点人群实行就业援助;促进高校毕业生与重点产业用工需求“订单式”对接,驻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善基本保障。社会保险“安全网”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用工、农村居民等人群覆盖,建立社保关系便利衔接机制,统一市区新农合报销标准,“五险”新增9.7万人;落实城市“十位一体”、农村“六位一体”低保综合救助,按照低保标准1.5倍认定低收入家庭,并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5600套,探索“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帮助收入稳定、暂时买不起商品房又渴望拥有自己住房的人群实现“有房梦”。
完善公共服务。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突出完善提升远程教育系统,让学生在线享受实景式课堂教学服务。配建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所有学校都能通过视频体验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况;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所,标准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继续配套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引进国内顶级医院培训项目,拓展“开放办医”成效。引导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000张。完善“呼叫热线”系统,提供更周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强化社会治理。完善市民网络问政平台,抓好群众工作中心启动运营,提升市长热线受理功能,开通党政领导视频接访系统,确保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
4
做优文化产业增强城市软实力
着眼打牢人文基础,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惠民,做优文化产业。
筑牢城市之魂。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优良传统,筑牢大庆人文根脉;巩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色国民教育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倡导“十大观念”,整改“十大陋习”。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大型文体场馆多种形式向市民开放;拓展“文化大篷车”等惠民工程;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拓展,建设100个以上的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
壮大文化产业。建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完善黑龙江国际艺术村、百湖艺术群落等项目功能,加快湿地文化公园建设,壮大文化骨干企业实力。
引导形成社会健康心态。突出网上舆情疏控,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传导积极心态,矫正非理性心态,持续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增添正能量。
5
放大生态优势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着眼组合放大生态新优势,让生态魅力转化为竞争实力。
引导全社会践行生态价值观。实行政府相关责任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形成经济增长和生态优化协调共进的执政价值取向;突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让生产区变成生态区;突出民众主人翁意识,使生态文明建设为众人、集众智、靠众行。
继续实施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牵动,深入推进植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大工程”,继续抓好城区绿化、农村造林和“三化”草原改良;强化工业污染源监控,努力保障PM指标持续控制在优良水平。
建立完善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严厉打击非法倒包、出租、破坏生态资源等行为;建立生态投入长效机制,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模式;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3%,化学需氧量削减2150吨。
放大生态综合效益。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组合优势,契合新兴时尚需求,创意催生“候鸟式”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等产业,用生态资本换来环保资产。
6
激发改革活力扩大对外开放
着眼打牢体制基础,最大限度增强发展活力,“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注重强化责任,健全工作机制,搞好调查研究,精细制定方案,确保准确衔接;注重把握节奏,对已经明确要求的改革不等不拖,正在研究出台的做好准备,允许探索尝试的大胆实践,确保时机和力度精准。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国家和省里要求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坚决取消下放,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变相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坚决取消,应该和可以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坚决取消;进一步放开市场,梳理政府“权力清单”,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编制目录,优化流程设计,并全部对社会公开。梳理确定市场“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提高治理能力。
顺应改革大势探索创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点探索地企合作新途径;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已具备资本投资功能的市属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动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促进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对俄开放开发重点在园区合作共建、能源合作开发和食品、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合作上突破。继续抓好产业链招商,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新增外贸企业30家,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