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报3月16日讯 “这个治疗仪用不了,我照着电话打过去他们不给退货,怎么办?”15日上午,哈市市民乔大娘拿着治疗仪来到“2014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消法实施日暨‘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年主题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现场投诉。
据乔大娘介绍,一年前女儿花980元为她购买了这款脑血管疾病治疗仪。“拿到手里我才发现,这款产品需要插电通鼻孔治疗,我一侧鼻孔常出血,不能用,就想退货。”可每次打电话给商家协商退货,商家总以优惠商品拒绝退货为由搪塞她。
省消协工作人员现场拨打了该商家的客服电话。经协调,商家同意给乔大娘办理退货,但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邮寄费用。
“万里”鞋半月断底 老人欲维权竟发现是“三无”产品
“我在早市买的万里牌布鞋,没穿半个月鞋底就断了。”哈市83岁的陈大爷听说今天有“3·15”活动,专程坐车来投诉。据陈大爷介绍,他买鞋的时候,卖鞋的小贩告诉他这是北京万里鞋厂生产的,如果发生品质问题就给他退货。可鞋底断了他到早市去找那个小贩的时候,却发现小贩已经不在了。
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早市购买的鞋是“三无”产品,无法进行维权。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三无”产品,要买有合格证、出厂证明的正规商品,购买后要留有发票,以便维权。
电视购物买铁锅 一月后筷子戳出俩窟窿
通过电视购物买的铁锅,仅用了一个月,就被筷子戳出俩窟窿。15日上午,哈市的孙先生带着铁锅来投诉。
“当时看到电视购物里介绍这个铁锅结实耐用,没看清楚牌子就买了。谁知道那天用它煎了两条黄花鱼,锅底居然被我用筷子戳出了两个窟窿。”孙先生气愤地说,出现问题后他想找厂家,可是没有正规发票,当时只开了一张购买凭证。
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口锅没有任何厂家品名特征,单凭一张收据无法帮助孙先生维权。提醒市民:非现场购物要谨慎,购物前要仔细记好品名、厂家,购买后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
标注每瓶100片 可咋数都不够数
“药品也‘缺斤少两’,你知道吗?”今天上午,消费者王戌江拿着购买的药品向记者反映他遇到的消费陷阱。
王戌江表示,2013年10月他在药店买了一瓶复方甘草片,标注每瓶100片。由于买这药是为了配药,王戌江回家后就打开药瓶数药片,结果咋数都不够数,只有88片。“怎么能差这么多呢?”王戌江立即找到药店询问。药店开始并不认可,于是,王戌江又买了一瓶复方甘草片,让药店店员亲自数,结果这瓶药里有92片,也不够量。
在王戌江的坚持下,药店将药厂的电话提供给消费者。对方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仿冒该品牌的药品,现在不能确定是否是他们生产的正规药品。对此,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关于药品“缺斤少两”的问题。提醒消费者:购买药物时同样要注意是否“够秤”。
老年手机不到半年就坏了 商家售后态度差
“你说这商家的态度怎么能恶劣到这种程度。”“3·15”活动现场,市民刘静来投诉。
刘静介绍,2013年11月她给父亲买了一台老人用手机,2014年1月末,手机经常死机,后来就开不了机了。打开手机后盖发现,电池与金属片接触处有黏液。刘静向一位会修手机的朋友咨询,对方表示,这是电池出现了漏液,手机器件被腐蚀,导致损坏。而当刘静找到该手机的售后进行咨询时,对方却说,手机受损是人为进水造成的,想修好只能花钱换主板和电池。当她对此提出质疑时,售后人员的态度非常恶劣。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将进一步调查此事。
酒去哪儿了 未拆封的白酒瓶里是空的
“过年,亲戚来吃饭打算拿出来喝,谁想到晃一晃啥动静没有,也就没拆封,今天拿来,你们帮我看看。”今日上午,市民孙女士带着一瓶在家放了一年多的某品牌白酒来到活动现场。
记者看到,白酒并没有拆封,瓶壁和瓶底更是未出现丝毫裂痕,一股酒香味扑鼻而来。省消协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表示,由于没有购买收据,无法有效维权。提醒消费者:尽量到大超市或商场购买此类消费品,开具有效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