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20日讯 春来,天暖雪融,万物复苏。哈尔滨市周边郊区许多村屯的棚室内,菜农又开始忙碌起来:翻土、育苗、种菜……可是在位于道里区老机场路旁的康家屯附近新建的阳光板式日光节能温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杂草丛生,空无一人,铁锁把门。日前,接到读者报料,记者来到实地查看。
走进村口,便可以看到路边地里建起的一栋栋板式温室。这些温室面积大小不等,目测一下,多数在300平方米左右,内部为钢制骨架,外面包裹了一层阳光板。它们紧紧相连,将村内的空地都占满了,三角形的棚顶反射着阳光,十分耀眼,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连一些中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都要相形见绌。不知内情的人来到这里时会有一种错觉:如此规模的现代化温室群肯定要给村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可以为省城市民的菜篮子里增添更丰富的菜品。
可细看一下却发现了问题,这些本该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蔬菜、水果或其他农作物的现代化温室里毫无生机。其中多数温室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或顶棚脱落,或钢架锈蚀折断,或整体坍塌……雪从破口处吹进温室,把暖气都给埋上了,门上的铁锁都已是锈迹斑斑。似乎温室的主人将其建起来后便不曾管理过。
这些温室都是谁建的?为何大量破损、闲置呢?
带着疑问,记者在村子里进行走访。一位正在维修自家塑料大棚的女村民对记者说,这些板式日光温室是去年3月部分村民自己筹钱建设的,总共有百余栋,目的就是为了在原定于当年的拆迁中获得更多的补偿款。据说花费七万元左右就可建成的一栋板式日光节能温室,外加里面的树苗,拆迁的时候能获得近十倍的补偿款,比普通的温室大棚高很多。
走在泥泞的小道上,记者不停观察着两侧的温室大棚,果然看到有些温室里种着树苗,但叶子已经枯黄,不知是死是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时许多村民将自家地里原有的塑料棚室拆了,改建成了这种板式温室。温室建成后,拆迁却迟迟也没启动。去年春天有些村民在温室大棚里面种植豆角、黄瓜等蔬菜,由于阳光板透光性不好,温室内光照不足,温度低,造成蔬菜生长缓慢,植株矮,不结果或结果小,没办法只能弃种。

温室里的松树苗已干枯。

破损严重的温室大棚。
对于一些已塌了架的温室,一位村民说,建温室使用的钢材都是廉价劣质的,硬度不达标,下场大雪就能压塌,温室外层的阳光板也不是正规产品。
记者对这些温室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只是虚有一个阳光板式节能温室的外壳,却缺乏内部设施。有一些虽安装了暖气,却没有配备锅炉,有的没有设置排风换气系统,有的没有喷淋加湿设备,有的即便是安装了一些设备,却没有配置相应的管线。这些问题都导致当地所谓的板式现代化日光节能温室先天不足,徒有其表,并不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按一位菜农的话说,其各项指标远不如普通塑料大棚,种不了蔬菜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在村口的一处墙壁上,挂着一张写有“建板式温室,种植树苗”字样的广告,记者按上面的电话拨打过去,以村民的口吻询问价格,对方回答,建一亩地的板式温室需要6万多元,里面的树苗另付费。之后他提醒记者说,拆迁时树苗赔偿的额度高一些。
据了解,当地确实被纳入了开发规划,去年相关部门还派工作人员来现场进行了测量,即将拆迁的消息在村里早已传的沸沸扬扬了。而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虽然纳入了规划,但是并不意味着肯定拆、马上拆,这里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当地原定去年拆迁就没有拆成,也许今年能拆,也许会拖到明年、后年拆,也有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拆迁计划流产。
有村民说,原来的塑料大棚还能种菜卖钱,改建成这个板式温室后连菜都种不了,如果不拆迁,这些建板式温室的村民损失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