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两年定制50项增值业务深入研究 高中小子破解手机吃费黑招
2014-04-24 09:43:20 来源:新晚报  作者:李佳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4月24讯 不少哈尔滨的读者述说自己手机“被上网”、“被消费”、“被定制业务”的遭遇。昨天,曾因研究手机增值业务而定制过近50项业务的高中生刘敬为,揭秘了手机增值业务恶意消费的来源,并分析了日前报道的消费者宋女士手机被“登录外地QQ”的原因,或因手机被恶意“套卡”产生了高额的上网费。

  刘敬为告诉记者,自己初中时曾因误点了手机菜单中的“解梦大师”图标,而被扣了6元的话费,后期又被山寨手机其他吸费软件吸费,因此他开始对手机增值业务消费产生了兴趣,并尝试着分析手机增值业务的恶意消费来源及方式。

  两年时间里,刘敬为先后定制了近50项手机增值业务,不断总结各业务的特性和定制、消费方式。小刘告诉记者,手机增值业务消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次性点播消费、短信包月消费、声讯电话消费。其中,一次性点播消费是手机用户发送点播短信,扣除信息费1元至2元,这个费用由运营商代收;短信包月消费,是手机用户无意间定制了相关业务,定制成功后便长期有效,业务按月扣费,月使用费用为5元至15元;而声讯电话消费是手机用户拨打由“12590”等号码开头的声讯台,在收到相关业务时,便会产生费用,该业务按分钟扣费,月消费额10元至50元。

  小刘总结的6种手机吃费方式

  1 非官方软件或盗版软件的漏洞多半隐藏在手机APP中,用户下载安装后自动在后台消费,另一种则是锁定原软件的某些重要功能,需要用户定制付费后才能开放使用。

  2 用户手机被盗或遗失后,拾获者可能会使用手机订购包月增值业务,如用户补卡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取消被定制的业务,则会一直扣除费用。

  3 手机生产商与增值业务服务商合作推出吸费软件,将其伪装成如“港台明星”等图标隐藏在菜单中,并利用“视频交友”等功能欺骗用户订购,用户只要点击吸费漏洞图标后,手机便会自动发送短信订购增值业务并扣费。

  4 复制并盗用手机卡,并使用套来的卡进行恶意消费。本报日前报道的宋女士或因她的手机被“套卡”,而产生恶意消费。

  5 骗子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诱导用户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到指定扣费号码,从而达到骗取话费的目的。手机用户如果拨打了该电话,将会产生高额的声讯电话费用。

  6 手机号码前任用户历史定制。当手机用户停机超过一段时间后,运营商将收回用户手机号码,并会重新发行。而其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定制业务,因某些原因没有被彻底清除,导致号码放出后,前任机主所定制的增值业务继续存在。

  提醒

  小刘提醒手机用户,在日常使用手机时,不使用盗版或非官方手机应用软件,智能机用户应安装“安全管家”之类的软件,定期检测吸费陷阱并及时拦截诈骗短信。同时,使用山寨机的用户应注意不要误用菜单中的付费功能(如“手机漫画”、“港台娱乐”、“美女聊天”等)。对于不上网的老年人,建议联系运营商为手机关闭上网功能。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