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侧记
2014-07-04 11:28: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李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4日讯 (记者 孙晓锐 李博) 7月3日,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在哈尔滨举行。数十位来自中俄两国的文学家、翻译家、作曲家汇聚一堂,围绕“中俄文学交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参会代表签名留念。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毗邻俄罗斯的边疆大省,黑龙江省也就成为中俄文学交流的发源地,在接受俄罗斯文学影响方面拥有着先天条件。

  “我是哈尔滨人,曾经是华洋杂处的哈尔滨,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一座在中国独一无二、有俄罗斯风情的边城。”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琦说,“我此生读的第一本诗集,就是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那时我13岁。我对于灵魂、自由、正义、艺术、美、爱、苦难这些神圣字眼的理解,有相当大的比重来自俄罗斯作家的赐予。他们就像一群青铜雕像,经年矗立在我心灵的广场。让我从灵魂上跟从了他们的引领。”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贾宏图表示,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自己曾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他们这一代人,都是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很深的一代人。在最严寒的季节,北大荒的知青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滋养,他们像大风雪中的一丝灯光,像在最严寒的季节森林里点燃的一堆篝火。

迟子建发言。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俄罗斯情结在中国作家当中、尤其是黑龙江作家当中是非常非常深刻的。”省作协主席迟子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们的村庄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俄罗斯族老奶奶,在我印象中,她冬天也要穿一条俄罗斯的长裙,喜欢跳舞,非常优雅。小的时候,我们两家的菜园是相邻的,我就越过菜园去她家,她会烤蚕豆给我吃。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开始从事小说写作,我的第一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就以这位老奶奶作为背景。”


  共绘中俄文学繁荣图景

  青岛市文联专业作家毛秀璞曾经荣获中俄“文化年”先后由俄中友协颁发“俄中友谊勋章”与俄联邦政府颁发“国际友谊勋章”。近年来,他一直在忙于《中国当代诗选——中俄文对照》后记的编纂工作。

  “这部诗集也许是迄今为止惟一的展示中国当代诗歌的中俄文对照版本。其中不乏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有些作品已经被国内读者认可,甚至编入教材,有些则通过翻译,传播到了世界其它语种,并获得赞誉。然而,在文学大国俄罗斯,在普希金的故乡,这种诗歌的跨国交流,还几乎是空白。”说到这里,毛秀璞略感遗憾。

  手抚已经印刷出版的诗集,毛秀璞说,“好在诗集已经编好。愿亲爱的俄罗斯读者从中读到中国当代诗人的灵魂深度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

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波波夫 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来自俄罗斯的小说家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波波夫在谈到中俄文学交流的话题时认为,两个伟大国家及各国知识分子的接触越广泛,对部分文化的生存和整个人类的发展越有利。

  交流会上,大家认为,如今中俄两国的文学正呈现出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文学作品的交流,可以反映出两国的人文历史,这将对巩固两国间友谊、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有着重要意义。

  交流最后,来自中俄两国的文艺家们用不同的语言共同朗诵起俄国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作品《帆》。“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

  在这一刻,早已经跨越了国界的经典,徜徉在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头,激发着文学的力量。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