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连日阵雨 捕蚊人12小时仅抓到8只蚊子
2014-07-14 14:08:33 来源: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7月14日讯  高温、阵雨、少风天气正是蚊子出现的高发期。日前,疾控中心的“捕蚊人”来到市区的公园、居民小区等地监测蚊密度发现,城市干净了,蚊子更少了。12小时,公园里仅抓到8只蚊子。

  哈道里区蚊密度监测表

  捕蚊人

  摸黑“上岗”

  最近,咱们哈尔滨开启了“阵雨模式”,讨厌的蚊子是否又多了起来呢?本报记者近日跟随道里区疾控中心的“捕蚊人”使用专业诱蚊仪器,前往公园、居民区、医院周边去监测蚊密度……

  道里区疾控中心消毒虫媒科科长苑强是本次记者随访的“捕蚊人”。每年5月至10月期间,他都要在居民区、公园、医院进行蚊密度监测。每月两次“蚊监测”要间隔15天,捕蚊工具就是诱蚊灯。

  苑强告诉记者,高温、降雨多、风力小都是蚊子高发期的诱因。蚊子的孵化周期一般是1周至3周,气温越高孵化的速度越快,间隔15天监测比较科学。此外,诱蚊灯的安放很有讲究,必须在晴天、风力小于5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每次从日落后20分钟开始计算,要连续监控12小时。

  看蚊子

  借助显微镜

  当天18时许,道里区的气温和湿度条件符合蚊密度监测要求,记者随苑强到兆麟公园安放诱蚊灯。诱蚊灯里安装了一支蓝色的灯管,灯管下方为网状空间,内有一个风扇。

  苑强说,蚊子具有趋光性,诱蚊灯发出蓝色的荧光,再利用风扇形成的涡流把蚊子吸到诱蚊灯底部。12小时后,他们再利用生物显微镜来鉴别数量、蚊种、雌雄等。

  蚊子少

  一夜仅捉8只

  12小时才抓到8只蚊子?当苑强告诉记者此次蚊密度监测结果时,记者大感意外。苑强介绍,蚊子的减少很大程度是受到环境治理的影响。在去年蚊子最多的7月,12小时在公园捕获的蚊子不到20只。

  除了在自然情况下监测蚊密度,“捕蚊人”还要到牛舍、农房等特定场所捉蚊,以此监控是否存在传播森林脑炎、疟疾等疾病的特殊蚊种。

  环境好

  遏制蚊子生长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蚊种主要是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其中淡色库蚊的比例超过半数。受气候影响,蚊子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露头”。每年蚊密度最高的月份是7月、8月、9月,主要原因是雨水充沛、温度高。

  今夏雨天不少,为啥蚊子反而少见呢?苑强认为,有雨水但是天气一直没热起来,导致蚊子繁殖少了。同时,我市环境卫生的改善,也是蚊子减少的重要原因。卫生死角、臭水沟的减少,对预防蚊虫滋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悉,目前哈市18个区、县(市)均承担蚊密度监测任务。通过蚊密度月、年的数据,用来监测蚊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经过分析后,来制定科学的病媒防治方案,为病媒生物的消杀提供相应的指导。

  家庭防蚊妙招

  仔细检查纱门、纱窗是否存在破损。可以在纱门、纱窗上使用长效杀虫剂,或使用蚊香、驱蚊剂等。

  在家里纱门、纱窗都严严实实的情况下,如果室内还发现有蚊子。应尽快检查家里的下水道口、塑钢窗透水口、水生植物、各种储水容器等地方,及时清理积水避免孳生蚊虫。

  含驱蚊酯或避蚊胺等化学成分的驱蚊产品,才能达到驱蚊效果。疾控专家建议使用含有“驱蚊酯”成分的驱蚊水、驱蚊膏等,以此来干扰蚊子的嗅觉。

  儿童、孕妇防蚊不宜使用化学灭蚊剂和蚊香,因为大多数蚊香的有效成分是除虫菊脂杀虫剂,对孕妇和胎儿有害。最安全有效、无毒无害的防蚊利器是蚊帐。

  被蚊子叮咬后,尽量不要抓挠,以免继发感染,可以涂抹清凉油、绿药膏等止痒。涂抹牙膏不能过厚,也不能长时间覆盖在包面上,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