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讯 一座城市的绿化,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更是城市性格内涵的生动诠释。
为了让铁人广场的铁人雕像周围栽上几棵青松,让胡路区的居民刘更三老人奔波了两年。

冻死的榆树被砍掉,广场空留榆树墩。
他说,松树的品质与“铁人”极像,栽几棵樟子松在广场上陪伴“铁人”,是他的愿望。
憾事:广场空留榆树墩
铁人广场,是大庆一处大型的休闲娱乐广场,位于大庆龙南地区的中心地带。
这座占地11.11万平方米的广场,1999年开工,2000年9月20日竣工。自建成以来,铁人广场就一直是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各类歌会、舞会、表彰会、庆祝会、诗歌朗诵会等都在这里举行。
铁人广场不但是大庆油田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也逐渐成为人们健身、休闲、欣赏演出、交流信息的最佳场所。
铁人广场上广植树木,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
为什么老会战刘更三心心念念地非要在铁人雕像周围栽上几棵松树呢?
7月11日,记者来到了铁人广场,远远看去,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走近后才发现,草坪上有好多碗口粗的树墩。
记者数了数,在铁人雕像四周,这样的树墩共有80多个。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有80多棵榆树,环绕在铁人雕像周围,那些树看起来郁郁葱葱,很有气势。
两年前的那个冬天,冷得特别早,一场突然而至的霜冻把这些榆树冻死了一大半。第二年春天,只有两棵榆树发出了新芽,其余的全都干枯了。
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整体美观,绿化工作人员有一段时间把培育好的吊兰挂在那些干枯的树枝上。
再后来,那些枯死的榆树被伐掉了,草坪上就留下了这80多个树墩,成了一件憾事。
执著:市民为栽树跑两年
天天到铁人广场散步的老会战刘更三,当然也看到了这些树墩。榆树枯死了,能不能栽种别的树?能不能种几棵樟子松?自从脑海中冒出了这个念头,刘更三仿佛就坐了“病”。
今年69岁的刘更三说:“‘铁人’是大庆的财富,铁人雕像更是大庆这座城市的重要景观,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要到铁人广场来瞻仰‘铁人’。可是,铜像周围连棵像样的松树都没有,显得很不协调。”
他觉得,应该在铁人雕像四周的草坪上面,对称地栽上4棵或8棵樟子松。
刘更三老人说,松树能代表铁人精神,同时,松树也喻示着铁人精神万古长青。
为这事儿,老人在两年的时间里,曾多次找到相关绿化部门,但都没能如愿。
老人说,这两年,他打了很多次电话,有时也上门向相关单位提出建议,可得到的答复几乎如出一辙:“我们记下了,回家等消息。”
采访时他再三叮嘱记者:“请帮我呼吁一下,哪怕只栽4棵也行啊!”
感恩:当年奔着“铁人”来到大庆
说起铁人王进喜,刘更三老人满怀深情。
刘更三老家在克东县,18岁那年,赶上大庆油田招工,因为听说过“铁人”的名字,就想报名。但是,当时家里人认为大庆太苦,一再阻拦,他就背着家人偷偷跑到了大庆。
下了车,当时正是黑天,可是,工地上的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作为刚来的学徒工,他和一群年轻人被安顿下来,住进了帐篷,床是用木板搭的通铺,铺的是草,不时有青蛙跳上通铺呱呱叫。当晚,一起来的年轻人,有5个连夜跑回去了。
后来,刘更三成了一名石油工人,儿女也都在大庆油田这片热土上生活和工作。
退休后,老人闲不住,没事就喜欢在小区里干一些铲草、修路这类的活儿。
这几天总下雨,小区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居民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他看见了,自己跑了小半天捡来10多块破旧的道板,垫在小区门口,从早晨干到中午,把那段路铺好了。虽然捡来的道板残缺不全而且颜色各异,但居民出门不怕掉水坑里了,路也平整了。
居民都对老人伸出大拇指,老人的邻居张大娘更是对记者说:“这老头儿可热心了,愿意为大伙服务,我们都挺感谢他。”
听到这样的话,刘更三老人说:“我这不算啥,‘铁人’为油田默默奉献了一辈子,他才是个大好人,我们应该感谢‘铁人’。”
平时,刘更三老人最喜欢去的就是铁人广场,最关注的是铁人雕像。
他说:“‘铁人’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老了,没啥心愿,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铁人雕像有松树陪伴,也就安心了!”
广场管理中心:会向上级反映
刘更三老人的铁人情怀让人感动,那么,他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对于老人的想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大多表示支持。乐园小区居民张先生表示,铁人雕像周围确实应该栽上松树,以代表不朽的铁人精神。远望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榆树没了以后,总觉得广场缺点儿啥,应该种些松树。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园林绿化公司广场管理中心。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广场上原有的榆树被冻死后,目前公司还没有补种樟子松的计划。不过,他会向上级反映,争取得到让居民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