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讯(记者 付巍)入伏以来,全国各地普遍高温,绥芬河作为黑龙江最“清凉”的避暑地之一,以绝佳的气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此消暑纳凉。
优势:夏季最热月份平均高温22.5℃
据绥芬河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夏季最热月份平均高温22.5℃,平均低温为11.2℃,即使在最热的7月份,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0℃以上,是绝佳的避暑地。绥芬河夏季较为湿润,平均相对湿度79%,年总降水量582毫米,多为小雨、阵雨,对降温和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作用。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接壤,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受到俄罗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夏季非常舒适、凉爽,有益身体健康。
绥芬河森林覆盖率达到75.9%,绿地率40.1%,城镇绿化覆盖率45.5%,被誉为自然氧吧。2013年绥芬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8天,优良率达到95.3%。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市之一,居全国前列。
思考:巧打旅游牌“清凉”变财富
绥芬河之所以成为避暑新胜地,是充分利用了“清凉”这种稀缺资源,巧妙地打了一张“旅游牌”,捕捉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作为百年口岸,绥芬河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整合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开通了中俄4日、6日、10日及多日游。把俄罗斯的海参崴、纳霍德卡、哈巴罗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著名城市,同中国的镜泊湖、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联结起来。
记者从绥芬河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以来绥芬河入境俄罗斯游客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绥芬河入境俄罗斯游客达146295人,同比增长9.6%。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的大背景下,这座“普京总统题词城市”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据绥芬河副市长付刚介绍,绥芬河年接待进境俄罗斯游客60万人次,占全省总数的70%,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边境旅游城市。目前,旅游业己成为绥芬河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展望:经济文化助力打造“避暑新圣地”
目前,绥芬河已将夏季的会展经济纳入避暑经济总体框架之中。刚刚结束第四届“中俄旅游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即将召开“第二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将“夏季旅游”和“避暑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领域。绥芬河把避暑经济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避暑经济的重复性效应、链接性效应最大化,打造“避暑新圣地”。
下半年,绥芬河还将继续推进黑吉两省边境旅游通关的新模式,通过构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吉林省珲春市-敦化市-长白山-长春”旅游线路,整合两地旅游资源,树立区域整体旅游品牌,打造精品线路,以一体化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有效提升各自边境旅游的知名度和客源市场占有率。
此外,绥芬河市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安城”等荣誉称号。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也让“百年口岸”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