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讯 (记者 马冀) 为贯彻落实2014年黑龙江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我省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28日,黑龙江省在通河县举行2014年省市县联动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GPS监测拍摄小型飞机准备起飞。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省地震局技术人员安装监测设备。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据了解,此次演练分为地震、环境、气象监测,无人机获取灾情,震区群众和师生避震疏散和自救互救,震区灾情评估与危房鉴定,地震表层废墟搜索与营救,解救人员的卫生救护和灾区防疫,灾民安置、发放救灾物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抢修,次生灾害抢险与防御,交通管制和维护社会治安,应急救援队对掩埋人员施救11个科目。同时,方正县和依兰县开展室内桌面演练。

预备役指战员奔赴受灾现场。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演习现场的救援车辆。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省政府副省长于莎燕、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国务院应急办有关同志出席演练,省市县共35个单位参加了此次演练。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地)、县(市)主管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省市县应急办领导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单位观摩演练。
演练首次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装备和新科研成果,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和无人飞行器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中远程现场图像采集和传输服务;微波传输结合3G基站方式为演练现场提供天翼语音和3G技术服务;地理信息综合数据系统,集无人机航摄、卫星通信和快速制图出图多功能一体的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为处突决策提供辅助性服务,形成了空中、地面、数据库支持等多角度、多部门、多技术密切配合的立体式保障集群,为演练服务。

防疫部门工作人员为地震演练现场模拟防疫。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救援人员在瓦砾中抢救伤者。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对此次演练进行点评。他指出,这是一次全省联动、科目齐全、立足实战的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演练充分体现了政府重视、准备充分、组织周密、科目齐全的特点,突出了省市县联动、部门联合、专兼协同的实战要求,是黑龙江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不仅锻炼了队伍,也推动了黑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医护人员救治伤者。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搭建临时钢结构桥。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志愿者救助地震受伤群众。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省政府副省长于莎燕充分肯定了此次演练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效。她指出,这次演练是我省组织的一次大规模地震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省、市、县协同配合、合力救灾,全面检验了“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地方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集中展示了我省多年来应对地震应急反应、指挥和救援工作的成果。于莎燕副省长对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地震应急应对能力。二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地震应急指挥效能。三是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