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超六成未成年人10岁前就“触网”“屏奴”低龄化惹人忧
2014-07-29 14:13: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超六成未成年人10岁前就触网

  在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为“屏幕奴隶”的当下,以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3)显示,六成以上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接触网络。这对于互联网运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已迫在眉睫。

  调查显示,城市未成年人上网排在前三项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玩游戏、听音乐和QQ聊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排在前三项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玩游戏、听音乐和其他。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系列调查”开始于2006年,已连续开展8年。本次报告是2013年10月以来,对全国10个省区市108所中小学校16530名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家长的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结果。

  2、移动时代炼成“不移动”生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

  一是“宅”:户外活动不足,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以前家长常抱怨“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现在却是抱怨“一天到晚不出门”。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为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是“闷”: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障碍少年增多。有些孩子,周末与节假日不是在玩手机游戏,就是玩平板电脑,基本不和人交流,说过的几句话都是找人借手机玩;有些小孩,平日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一到玩手机游戏,便时而大笑,时而大叫。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

  “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

  三是“散”:碎片化冲击注意力游移。“已经没有办法读书。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好像是一种生理疾病……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网络写手“和菜头”最近如此感慨,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

  “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说。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教授辛自强说,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