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煮妇”做菜多放盐 儿子孙子都口重 祖孙三代都高血压
2014-08-01 14:35:20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8月1日讯 人们常说家中主厨的烹饪习惯和水平往往决定着一家人的健康,这话一点不假。我省地处东北冬季寒冷,加之人们高盐高脂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我省一直是高血压的多发地区。而在医院,医生常常能遇到一家几口人都患有高血压的病例,究其原因,除了环境、遗传等因素外,专家提醒,家中主厨口重做饭多放盐,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家人健康考虑,预防高血压,家中主厨做饭应少放盐。

  因遗传、饮食偏咸

  一家四口患上高血压

  最近一段时间,34岁的哈市市民张先生常常头晕,有时甚至还有眩晕的感觉,到医院一检查,血压达到了150/90mmHg,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在询问其病史时得知,原来张先生的父母都是高血压患者,而他13岁的儿子在学校体检时也被查出血压偏高。一家四口人都是高血压患者,这个结果让张先生一时难以接受。

  医生告诉张先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很多,遗传、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等都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据张先生回忆,从小母亲做饭口味就重,家里的盐用得很快,总是比别人家买得勤。此外,每天吃早餐时,母亲都会准备一些腐乳、咸菜、大酱等,久而久之,家里人吃饭的口味都偏重,盐放少的菜都觉得没滋味。

  省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政:

  心衰患者摄盐过量有生命危险

  记者从哈市多家医院了解到,近年来,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门诊经常能接诊一家都是高血压的病例。据省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政介绍,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很多,除环境因素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肥胖等都易导致患上高血压。而对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家族性高血压聚集现象,王政认为,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家中饮食结构是否健康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家中主厨做饭口重,那么时间长了,家里其他成员也会变得口味偏重,盐少了就觉得不下饭,甚至无法下咽。如果家中主厨能改变“口重”的习惯,做饭少放盐,清淡饮食,家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据王政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般人群每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克,而我省居民的盐摄入量实际超过12克左右,实际上人体每天只要摄入0.5克的盐即可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盐摄入过量不但会引发高血压,如果高血压长期持续,控制效果不好可导致动脑硬化,引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一些心衰患者摄盐过量不但会加重心衰,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

  专家建议:做菜应将习惯用盐量减半

  生活中,合理限盐无论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还是预防高血压都是有益的。专家建议,做菜时应至少将习惯用盐量减少一半,有冠心病、心衰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市民要意识到盐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口味过咸和过量添加食盐、酱油的不良习惯,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其中的食盐用量。为满足口感的需要,人们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以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还应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量。

  此外,国家规定食用碘盐,那么碘盐的烹调方法也要得当。哈市疾控专家提醒,碘遇热后易丢失,并且加热时间越长所损失的成分越多。烧菜时要尽量后放盐,不要将碘盐放在热油中同菜一起煎炸。不要一次购买过多碘盐,否则长期存放在塑料袋中会大量丢失碘。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