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4日讯 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CPI运行基本平稳。
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2%,烟酒类价格上涨0.8% ,衣着类价格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下降的两大类分别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下降0.2%。
食品类上涨的影响显著。食品类价格上涨4.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3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62%。粮食价格略有上涨,其中小米、玉米等杂粮价格涨势明显,其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成本增加等因素降低杂粮收益,导致农民种植杂粮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萎缩;另一方面则是对“健康理念”的追求使市场对粗粮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供求矛盾促使杂粮价格上涨。
鲜菜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气候条件较好,鲜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6月份下降5.6%,影响总指数下降0.2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出现连续下降情况。猪肉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14.2 %,拉动总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1.1 %,主要是由于受饲料、劳动力等成本逐年走高,部分小型养殖户退出养殖,奶牛存栏量减少,进一步造成奶源紧张,从而推动了奶制品价格上涨。服务类价格上涨2.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9个百分点,影响程度高达25.4 %。价格上涨明显的有:挂号诊疗费价格上涨43%,洗浴价格上涨29.1%,车辆修理服务费价格上涨19.8%,短途汽车价格上涨17%,旅行社收费价格上涨35.7%。
上半年CPI上涨主要是受上年翘尾因素影响。由于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且天气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粮价维持高位运行以及国家继续推行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仍将推动粮食价格稳步上扬。粮价上涨必然带动饲料价格的上扬,在成本推动下,水产品、禽畜、蛋类等农产品价格也将有相应推高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价格改革的推进,水、电、气、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公共产品调价压力将继续存在;此外,当前一些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的同时,劳动报酬也随之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服务行业的劳动成本增加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因素。
抑制物价上涨主要因农业生产连续多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政府加大了对生猪、蔬菜等供应的保障,将有效平抑食品价格。有利于物价调控的宏观环境在不断改善,“控物价、稳民生”的政策措施也初显成效。加强农业生产、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等举措,着力“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在稳定供给能力、减少流通环节、保障居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供大于求市场格局下,工业品价格总体继续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