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8月18日讯 从今年“五一”三个鸳鸯家庭飞到兆麟公园那一刻起,周边的市民、摄影爱好者、过往的游客就开始关注着这些新朋友。
有一位鸳鸯“奶爸”,用小本子记录小鸳鸯的成长,此外他还记录了公园里围绕着鸳鸯发生的故事。“每天都有特别感人的事儿。我用本子记下来这些人的名字”,他笑说,“大家也不停地表扬我,这一个月得到的表扬比我40年听到的都多。”

小鸳鸯在湖中巡游。
4:00-7:00
遛一遛
出场人物:
晨练者
看鸳鸯的热心市民
天刚蒙蒙亮,兆麟公园就陆续来了晨练的人,唱歌的、跳舞的、练太极的,当然还有专门来看鸳鸯的。同时,睡了一夜的鸳鸯妈妈也带着孩子们下水,开始清晨第一顿饭,吃些小鱼和浮游生物,孩子们又啄了啄石壁上的小虫或者青苔填饱肚子。
小鸳鸯们游了几圈舒展筋骨后,人们也基本结束了晨练,回家前都围着湖再看看鸳鸯,数一数小鸳鸯数量,三五个人聊聊鸳鸯这一家的近况。
水上活动结束,鸳鸯妈还会带着一群孩子在陆地上大摇大摆走上那么几圈,妈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跟着,在小路上的人们会自动给鸳鸯让开一条路。
7:00-10:00
开饭啦
出场人物:
“奶爸”
周老爷子
清洁工李大姐
严大哥
七八点钟,晨练者渐渐散去,鸳鸯一家散步到鸳鸯岛附近,玩累的小鸳鸯找到“奶爸”,吃一餐泥鳅加面包虫。
“奶爸”常年在南方打工,上个月回来休假看到鸳鸯一家,见俩小鸳鸯成了孤儿,怕它们饿死,就打算照顾它们几天,“没想到这一管就不忍心撒手了。”鸳鸯一家十月份飞走,“奶爸”就和南方的老板又请了一个多月的假。“养它们和养孩子一样,只不过,养孩子希望一直待在身边,养鸳鸯就是希望有一天看到它们飞。”79岁的周老爷子起初每天要去道外买泥鳅给小鸳鸯送来,后来把买泥鳅的钱交给“奶爸”让他去买,又开始每天打扫鸳鸯们栖息用的板子,早晚各一次。
清洁工李大姐收拾公园卫生,偶尔递给“奶爸”十几块钱或者二十几块钱,“钱不多,给它们买泥鳅,买新鲜的。”没过多久,老严大哥提溜着盆子过来,“除了盆子、水桶,你看小鸳鸯还需要啥,我再回家拿。”
每天围着小鸳鸯拍照的人们也会不定期将鸳鸯的“伙食费”交给奶爸,15元一斤的面包虫,5元一斤的泥鳅,五谷杂粮,现在十几只鸳鸯每天三斤泥鳅加面包虫,两斤杂粮,都是大家一起“凑份子”给买的。

午饭时间。
10:00-12:00
抢地盘
出场人物:
附近职员小黄
公园游客
临近10时,湖上也热闹起来,游船的人开始和鸳鸯们共享一片湖面。小鸳鸯刚出生的那几天,有人开船追逐小鸳鸯,公园负责人和游船主决定,将游船范围缩减后用网围上,避免影响小鸳鸯,度过了半个多月。
现在,人工湖大多都让给鸳鸯。公园负责人李主任说:“为了鸳鸯减少游船范围,船主的经济损失也是有的,但大家爱鸳鸯的心是一样的。”随着鸳鸯渐渐长大,桥上围挡的网撤掉,小鸳鸯和游船偶有交集,公园方面也开始关注池子里甩子的鲤鱼,“小鲤鱼长到两厘米大小,就够小鸳鸯们吃了。”
后来人工湖上多了三只鸭子,貌似成了“不速之客”。不过,鸳鸯妈一出手就解除了所有人的顾虑。据“奶爸”介绍,“有一天鸭子游到小鸳鸯附近,鸳鸯妈上去一口叼住鸭子,瞬间扯出三四米远,另两只见情形不好没再靠近。”从此以后,鸭子们绕道走,再也没正眼和鸳鸯妈对视过。
中午午休,周边银行职员小黄来到鸳鸯岛,告诉朋友去老动力买泥鳅和面包虫,自己又给“奶爸”带瓶饮料,“我哥们儿一会开车来给鸳鸯送饭,这瓶水你先喝。”
12:00-16:00
睡午觉
出场人物:
退休老干部
送饺子的周老爷子
正午时分,小鸳鸯们开餐,这次“奶爸”往盘子里又加了些小米。艳阳高照,湖水里的大老龟也慢慢游上了水中的石岛晒壳,小鸳鸯们陆续开始睡午觉。
“奶爸”得闲一会儿,公园的大姐带来午饭,附近的老夫妻带来新烤的面包,这些都是给“奶爸”吃的。“大家都知道我在这照顾鸳鸯,谁家吃啥都惦记给我带点。”短短一个多月,“奶爸”也吃了百家饭,“冷面、炒饭、爱心早餐、豆浆、红烧肉,要啥有啥”,“奶爸”笑着说。没多久,周老爷子带着一盒韭菜馅饺子给他,“家里包的,你尝尝。”
吃了主食,还有水果,住在附近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只要有时间就不忘来看一眼,各种水果都想着给“奶爸”也带一份。

常常被鸳鸯当枕头用的乌龟们。
16:00-20:00
玩一会儿
出场人物:
老于夫妇
公园商户
下班的附近居民
家住附近的老于夫妇每次去道外逛街都不忘给小鸳鸯们买泥鳅,风雨无阻送到“鸳鸯岛”。
小鸳鸯们还爱去兆麟公园“小猫钓鱼”的池子里吃小鱼。每次鸳鸯妈带着孩子们去吃鱼老板从来不撵,“它们能吃多少,只要爱吃我就多买点放里头,可它们吃。”
下班的附近居民,逛公园的时候也不忘给小鸳鸯们带来食物。
19时40分,鸳鸯们准时找个隐蔽的地方开始睡觉,公园的人也渐渐散去,“奶爸”绕了一圈,没发现掉队的,收拾收拾锅碗瓢盆,拿出笔记录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