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于丽颖: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8-21 15:3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于丽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绥化市委宣传部部长 于丽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市在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了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作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军委《摘报》、解放军报《内参》刊发,并获得“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大成果奖”。市委书记朱清文荣获沈阳军区2013年度“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今年7月,全省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在绥化召开,推广了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形成思想共识,汇聚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

  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切实抓出成效,工作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思想共识:即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军民思想价值认同为基础,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的融合进一步带动军民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二是双拥共建工作的创新拓展。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经济共建、文化共建和社会共建的必要补充,是对传统实物双拥、政策双拥的提升深化,必将开辟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新局面。三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积极实践。通过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思想上形成广泛价值认同,进一步唤起全民爱国爱军热情,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夯实基础。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广大官兵参加军民共建、扶贫帮困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用革命军人先进价值观引导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形成,有利于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统一的思想认识,为推进活动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教育资源,创新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

  一是深度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强化载体建设。几年来,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了市博物馆国防教育展厅,改扩建了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等10余处红色景点,建立了11个国防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官兵近百批次6000多人,各界群众近15万人次。编辑出版了《绥化英雄故事集》,印发驻地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新闻媒体推出了“从绥化走出的共和国将军”系列报道,并印制了宣传册,生动展现了绥化籍将军们的光辉业绩。二是积极培育时代精神资源,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高铁成,“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窦树军,中组部表彰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沃玉廷等一大批生长和工作在绥化的优秀官兵典型,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充分整合军地教育资源,实现双向互动。广泛开展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进”活动,在市委党校建立了军民融合“三战”建设培训基地,在216所学校建立了国防知识宣教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了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全民爱党爱军、报效祖国的革命情感进一步浓厚。

  三、找准共建抓手,增强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实效

  一是开展支部共建,夯实组织基础。在全市开展了“共建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富路”活动,2011年地方换届时,从退伍军人中选举产生了村党支部书记38人、副书记13人、委员295人,把238名乡镇武装部长充实到了乡镇领导班子。二是搭建创业平台,发挥引领作用。几年来,全市累计投放拥军专项信贷资金8000余万元。民营企业华夏董氏集团投资300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退伍军人再创业培训基地暨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基地。近年来,全市退伍军人中有285人办企建厂成为优秀企业家,有159人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三是参与创建活动,共建文明城市。驻绥各部队持续开展“十万生力军、大建新农村”、“千亩民兵林育林工程”、“千名武装人捐资助学”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全市出动民兵修路筑坝2万多延长米,植树造林5000多亩,帮扶贫困学生220余名,帮助150多个行政村、学校和社区晋升为各级文明单位。四是共建平安绥化,促进和谐稳定。驻绥各部队在抗洪抢险、抗灾救助等急难险重任务和维稳处突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创建平安绥化、和谐绥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强化保障机制,实现军地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双赢

  一是着眼长效推进,加强领导机制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任正副组长、中省市直37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军地共育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定期例会、奖惩激励和经费保障等工作制度。三年来,仅市本级就累计投入7446万元支持驻军部队正规化建设。二是立足拥军优抚,加强政策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了《军转干部安置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转业干部100%平职实职安排,随军家属100%就业,部队干部子女100%优先入学择校的“三个百分之百”制度。近五年,全市计划安置193名军转干部,都进入了党政机关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绥化市独生子女入伍家庭优抚工作暂行办法》,使独生子女军属救助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三是提供司法保障,加强服务机制建设。出台了《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若干规定》,在市县两级法院设立了涉军案件合议庭,开通了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绿色通道和“148”拥军法律服务专线。三年来,市县两级法院累计受理涉军案件600多件次,庭外调解1620多起,为稳定官兵思想和促进部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