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生活报8月22日讯 20日,记者从省眼库获悉,今年一月份至今,我省有45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完成捐献,90人重获光明,捐献人数多于去年同期,今年眼角膜捐献数量有望超过去年的54例,达到历史新高。
十年间300余人捐献近700人受益
据了解,黑龙江省眼库于1999年成立,在成立最初的五年里,虽然有上千名志愿者与眼库签订了捐献眼角膜协议书,但却没有一例志愿者实现捐献。2004年,阿城电视台女记者闫阿红因病去世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我省首个眼角膜捐献者。在闫阿红精神的感召下,我省眼角膜捐献者开始逐年增多,十年来,共有300余名志愿者完成了捐献,近700人重获光明。
据省眼库主任、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教授介绍,十年间,他平均每年都要做七八十例角膜移植手术,几乎每一例角膜移植手术都由他亲自主刀。十年前,他亲自为闫阿红摘取了眼角膜并移植给了张子丽老人,2013年,张子丽老人去世将这枚眼角膜捐出,通过二次角膜移植又使七台河的丁凤芹老人重获光明。
今年眼角膜捐献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省眼库了解到,近几年,我省平均每年角膜捐献数量都在50例左右,2012年是49例,2013年是54例,今年一月至今,我省眼角膜捐献已达到45例,90人受益,最多一个月有7人捐献。今年3月,哈市99岁的孙玉梅老人去世捐献眼角膜,不但成为迄今为止我省眼角膜捐献者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我国最年长的眼角膜捐献者。刘平教授预计,今年省眼库的角膜捐献数量有望超过去年的54例,再创历史新高。
在问及我省眼角膜捐献数量逐年增长的原因时,刘平教授说,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提高,角膜捐献者的号召以及媒体的广泛宣传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典型捐献事迹发生之后会出现角膜捐献数量增长的小高峰,在丁凤芹老人接受闫阿红眼角膜的二次移植手术后,角膜捐献者数量明显增多,他们接待最多的一天达50多人,目前省眼库的角膜捐献志愿者已经达到了2万余人。记者采访到前来捐献眼角膜的王先生,王先生说:“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签了角膜捐献志愿书,我觉得角膜捐献非常有意义,可以向别人传递光明,希望自己以后能实实在在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
贫困眼角膜移植患者将受到救助
记者了解到,我省眼角膜捐献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据刘平教授介绍,目前我省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达3万余人,这些患者中有50%的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获光明,但每年仅有百人左右得到了手术机会。其中原因,除了眼角膜供应匮乏外,还有一部分人对角膜移植的认识不够,认为角膜移植需要十几万元甚至更多,实际上一般的角膜移植手术费用只需1万元左右,新农合等报销一部分后,患者仅需承担几千元。记者了解到,日前,省眼库与哈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贫困的角膜移植患者无力承担的手术费用给予一定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