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变态”赵志刀不离身打骂母亲 从不恋爱一旦“相中”是想抢她
生活报8月25日讯 对于独来独往的赵志来说,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会有寂寞和无助的感觉,但是他不恋爱、不交友、不工作的一系列行为举止却暴露了他的“无存在感”。心理学家分析认为,成人赵志,情感发育却停留在幼稚期,表达、交流存在障碍,无法融入社会,反社会型人格致使他不计后果更加疯狂。
他为什么不恋爱?
心理发育仍停留在幼稚期
“他去迪厅也盯女孩,但是盯的是女孩身上的手机,想的是怎么抢,抢来之后能卖多少钱。”
男女之情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赵志却没有。他的母亲、同学、狱友、办案人都证实了这一点。
办案民警描述了一个细节,上个世纪90年代,赵志跟小伙伴们一起混,那时候流行去“迪厅”,当时在迪厅里,其他“小混混”们的关注点都聚焦在漂亮女孩身上。此时的赵志聚精会神地看着舞池,盯的是女孩身上用的什么手机?怎么抢?抢来之后能卖个什么好价钱。
而在赵母的描述中刻画的则是,赵志从十三四岁开始就表现出极端的性格,很少与人说话,见人躲着走,他怎么能遇到女生?哪个女人能受得了他的脾气。
也可能是在被关怀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导致他的心理发育根本还是停留在幼稚期。
他为什么吃软不吃硬?
无存在感
“办案人说话间给赵志拿了一瓶水。听着办案人的话语,赵志瞬间改变了顽抗的态度,极其配合地一一还原案件经过。”
办案民警介绍,赵志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第一次被捕时,他的态度十分蛮横、抵触,在抓捕时与民警对抗,因为他觉得不管是什么人,他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制服,否则就不安全。
在松滨监狱服刑期间,他一样是不服从,仇视所有的人,只要他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去抢,对方不从他就会使用暴力手段。这一点监狱的管教印象极深。
直到22日当日被捕,赵志依然坚称自己没杀人、抗拒审讯。因为民警此前已经对他的心理进行了研判,有了初步的“心理画像”,对他的心理攻克尤为重要。“赵志,你的案件都有足够的证据和证人,你尽量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会满足你必要的日活需求,也不会为难你!”办案人说话间还给赵志拿了一瓶水。听着办案人的话语,赵志瞬间改变了顽抗的态度,极其配合地一一还原案件经过,整个过程说的极其清晰。他极强的记忆力也让在场的办案人员十分惊讶。
他为什么刀不离身打骂母亲?
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他一脚踹开房门,左手一把尖刀,右手一把菜刀冲我比划,我在跟他撕扯的过程中,刀划向我的胳膊和脖子,他问我究竟是不是他妈。”
大约是在2007年,有一件事对赵母的触动很大。“那是很多年后我俩一次见面,那么多年没管他,重新见到儿子,我也很愧疚。赵志抱着我大哭,他说,妈,你知道我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吗?他说着这些年的境遇,我们娘俩儿都哭了。”赵母说。
“我想好好对他,可是已经晚了。”赵母说,从他的支言片语中她听说他去应聘保安,但去了几家都没成。也许是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的性格大变。他的行为越发离谱。
赵母说,听说他被抓后对记者和民警三吐口水,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娘俩吃饭吃得好好的,他也突然间就会冲她吐口水,说她把手放到饭里了。“一次,给他做的红烧肉,做完的肉摆在桌上他不吃,恶狠狠地看着我说‘你把肉都吃了,你做的肉里有毒,你要是不吃我就拿筷子戳死你’。”
“今年上半年,晚上10点多,他一脚踹开房门,左手一把尖刀,右手一把菜刀冲我比划,我撕扯中,刀划向了我的胳膊和脖子”赵母说,当时她下意识地喊了一声,赵志马上说“你别出声,你出声我就让你死在这里。”当时身上的血流了一地,他激动地问:“你到底是不是我妈?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赵志啊,我是你的亲妈,我还得照顾你,你要是把我捅死了你也得饿死呀!”听着赵母撕心裂肺的一番话,赵志不作声,赵母得以逃脱。
“赵志一直都是刀不离身,平时打我骂我都是家常便饭,很多邻居都吓得搬走了。”赵母说。
与社会脱节
加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张一说,因为童年的经历、有过被人攻击的经历,还有与学校和社会脱节的种种,造成了赵志的“无存在感”,这种诱因使得他做出种种悖德的举动。无存在感的诱因,使得他开始不信任任何人,甚至他的亲生母亲,他与任何人都不会有那种依恋关系,当更多负面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可能他就会条件反射地产生恐惧感。
辛世敏说,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反逆、不满、早恋、自暴自弃、甚至有破坏倾向,这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赵志的青春期几乎是在监狱里度过。十几年的时光,在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心理疏导,也没有引导教育,有的只是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罪犯,他们正以另一种方式向赵志演绎人生的另一面。外界的榜样是负面的,没有人管控,即便他的智力发育正常,他的情商却几乎是零。与社会脱节加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