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大学生环卫工是金子就发光 半数以上成为管理者
2014-09-03 09:20: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宏菲 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3日讯 凌晨三四点钟,当城市还在沉睡,马悦、刘璐、梅艳萍、王敏这些大学生环卫工,已经开始安排清扫任务、清扫标准、检查清扫情况、检查环卫工人安全警示灯、安全旗是否整齐……2012年秋,哈市几千名80后、90后大学生参加竞聘,457人成为具有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人。两年过去了,半数以上大学生环卫工走上一线管理岗位。他们不仅得到了老环卫工的认可,也提高了整个环卫队伍的士气、保洁质量,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年龄整体偏大的环卫队伍有了朝气。

  梅艳萍向城管平台汇报卫生状况。

   清雪扫街样样行

  在道里区抚顺街附近,记者看到环卫工马悦时,她骑着小队长的专用摩托车,正用捡拾器夹起地面的垃圾。穿一身桔黄色的工作服、戴一顶黄色的帽子,却遮不住天生秀丽的面容。

  “刚开始穿上这身衣服干活时,心里也是挺失落的,经过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磨练,现在完全能接受了。”马悦腼腆地说,“凌晨三四点上班不算什么辛苦,最辛苦的是冬天清雪时,穿两条棉裤,几层袜子,穿再厚的鞋,回家下肢还是冻得都没有感觉。”

  马悦说他们这批大学生环卫工没一个“临阵脱逃”的,最初是编制的力量给他们带来归属感,让他们坚持下来。她现在的感受是:“坚持住了也就没什么了,老一代环卫工也是这么过来的。”

  正因为从一线工作中来,深刻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这批大学生环卫工当上小队长后特别尊重老环卫工人。

  马悦说,作为小队长要管理50多个环卫工人,这些人都比她年龄大,她与大家关系都很好,当小队长后大家也都挺支持她。

  


 

   学经验改进作业流程

  这两年,哈市的城市环境变化很大。这与提高作业标准、改变作业方式是分不开的。其中,很多点子,都是这些大学生环卫工提出来的。

刘璐与临街商户沟通。

  “宣化街394号排水井有油渍;分部街、巴陵街交口树池内杂物过多……”18日,南岗区环境卫生管理一大队一中队长刘璐身穿浅蓝色制服,骑巡逻电瓶摩托车,车上装备巡检对讲系统、手持城管通智能手机,遇到小广告或漂浮物等垃圾,随时记录在她的工作日志上,随时与中队同事、管片儿环卫工沟通、解决。“虽然我们服装、装备变了,可我们还是环卫工,从一线来更熟悉环境应该达到的清洁标准。”刘璐说。

  做环卫工之前,于紫英是在机场工作的“地姐”。“机场的管理很严格,每周培训、每天考核。”于紫英说,她现在把在机场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了环卫上,很受用。同时,还上网看国外、北京、上海一些城市的做法,再结合本地,改进作业流程。

   “文化人”和临街商家易沟通

  一直以来,环卫工和临街商家矛盾比较多。环卫工总埋怨商家乱扔垃圾;商家也常说“你就是干这个的,没垃圾你就下岗了”。而现在,同样的意思,经过这些“文化人”的嘴说出来,就好听多了,商户也愿意配合,彼此也更尊重了。

  “你家门前有一堆垃圾,昨天的我已经收走了,希望你们能按时、定点投放。街路环境好了,客人也愿意到饭店来。”8月18日,宣化街238号附近,一家饭店将垃圾堆在人行道上,已是南岗区环境卫生管理一大队一中队长的大学生环卫工梅艳萍看到后,主动与商铺的商家进行沟通。店主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马上对垃圾进行清理。

  梅艳萍参加工作后,曾有同事告诉她很多商家看不起环卫工人。但她对工作熟悉后,逐渐消除了顾虑,因为她感觉多数商家都很尊重她,也很容易沟通。也有店主表示,这些环卫工都是文质彬彬的文化人,说话中听,协助工作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刻意戴口罩朋友圈中重新露头

  “前几天还有同学发微信给我,说在路上看到我骑着摩托正在拾垃圾呢,我回复以大大的笑脸,让她以后见到我时一定叫我。”梅艳萍是哈尔滨人,刚开始当环卫工,看到熟悉的身影她都要躲开,装作没看到,现在见到却可以坦然地打招呼了。

  “从来没想到大学毕业以后会当环卫工,很多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刚从事这个行业时,自己在校友录、QQ空间、朋友圈里消失了,选择逃避的方式不与人交往。现在,朋友们开始羡慕我的工作稳定了。”90后环卫工王敏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历练,比同龄人更显成熟。


 

  改良老工具发明新“武器”

  指着顶部呈弧型的长杆工具,呈90度角的两面刷子,哈市南岗区清扫保洁一大队队长杨宏彥说,这些都是这群大学生参与设计的新型劳动工具,长杆工具顶部设计成弧型可以全方位擦拭高处灯杆,双面刷子可以对路边石边角进行立体式洗刷,提高劳动效率。有些大学生当了环卫车司机,在工作中也对垃圾箱的提放、倾倒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改良。

  这些技术不仅应用到了实践中,还把一些好技术共享到了环卫机械制造公司,甚至有些机械已经出口到了国外。

  “新鲜血液”融入提升环卫形象

  这些大学生给环卫队伍带来精神深层次的革新,更多于这些工具带来的工作效率的变化。

  哈市环卫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加入环卫队伍,不仅带来队伍的年轻化,他们适应性、承受能力超出预期想像,思维机动灵活,设计新工具,沟通商家、一线环卫工,大大缩短了杂物垃圾在街路上的滞留时间,减少了街路环境卫生二次污染问题,减轻了保洁人员作业量。他们不只带来环卫工具方面的革新,全新的工作方式给工作集体注入了年轻新鲜的动力,让整个环卫工队伍改变了病、残、弱的形象,树立了全新的精神面貌,有了朝气,这种精神方面的革新影响将更为深远。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