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丈夫四肢只剩一肢 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顾36年(图)
2014-09-03 10:38:44 来源:大庆网  作者:辛士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于少才和妻子明玉环。

  东北网9月3日讯 肇源县薄荷台乡芳春村刘哈屯的于少才和明玉环是一对患难夫妻,他们共同生活了40多年。年轻时,于少才因意外双小臂截肢,一条左腿也高位截肢,妻子对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他36年。

  于少才说:“我有个好老伴儿,她是个贤妻良母,一天不歇着,又伺候我又伺候两个孩子,很不容易。我要好好活着,生活会越来越好。”

  回想起过去,明玉环说:“真是连滚带爬过来的。”

  是她让我好好地活着

  8月26日,记者见到了这对夫妻。明玉环个子不高,眼角布满了皱纹,说话嗓门挺大。于少才面色红润,走路有些蹒跚,没了两只小臂。见到记者,于少才笑着说:“是我老伴儿让我好好地活着。”

  进于少才的家,得先穿过他家院子里的绿色“长廊”。这个“长廊”长十多米,两边两米多高的豆角秧顺着树枝攀爬,“长廊”的宽度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于少才家前后院子里满满当当的,白菜、玉米、柿子、土豆等作物长势很好,又粗又长的黄瓜在房前的院子里大大小小挂了20多个,还有颜色不一的柿子,隐藏在柿子秧里。粘苞米秆已经被拔掉了,马上又种上了白菜。院子里养了十多只鸡,公鸡不时叫几声。有一只淘气的公鸡总喜欢跳到鸡窝上扯着脖子叫,于少才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出门,把这只公鸡轰下来,生怕它跑出去,就不好撵了。

  屋子里,门上、墙上、镜子上都是红艳艳的福字,是外孙女给买的。

  于少才现在住的房子是女儿的。于少才说:“女儿家过几年得搬回来住,到时候我和老伴儿真不知道住哪儿,以前的土房已经倒了。”

  炕的一侧墙上贴着毛泽东的画像,有半米长。明玉环说,画像已经贴了4年了,她常给画像擦灰。

  “为什么挂毛主席画像啊?”

  “共产党好啊,照顾残疾人。我们家一年吃15公斤油,政府就能给10公斤,还给面,给低保。”

  老两口唠嗑的时候,喜欢抽些旱烟,明玉环先用纸给老伴儿卷了一根烟,于少才配合地把嘴微微张开,叼住了烟,明玉环拿起火机往烟上一凑,点着了烟。接着,明玉环又为自己卷了一根烟。

  于少才说,成了残疾人后,自己吃饭吃不到嘴,大小便不能自理,提鞋、洗脸、掏耳朵、洗脚、洗头、剃头、抽烟、剪脚指甲、刮胡子……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老伴儿的照顾。

  明玉环喂于少才喝水。

   “驴性”丈夫,苦命的妻

  于少才和明玉环是经媒人介绍结婚的,两人的家住在一个屯里,仅一道之隔。于少才能干和脾气不好的名声在屯里同样出名。明玉环身世很苦,10岁没爹、14岁没妈,从小在哥哥、姐姐跟前儿长大。于少才和明玉环结婚时,屯里有人揣测说:“于少才的脾气太不好了,明玉环不得挨打受骂啊!”

  但是,情况却出乎大家的意料。虽说于少才有些“驴性”,但对媳妇却挺体贴,明玉环有个头疼脑热,他赶紧买药。

  记者问于少才:“为什么你脾气不好,却不冲着她(明玉环)发火呢?”

  于少才道出缘由:“我知道她命苦,从小没爸、没妈,所以迁就她。”

  1979年4月4日中午,电工于少才爬上电线杆修理线路,工友不明情况,合上了电闸,发生了意外。于少才先后住院22个月,共进行了5次手术,命是保住了,却成了一级肢残,丧失了劳动能力。那一年,于少才29岁,明玉环28岁,家里两个孩子还很小。

  知道于少才出了事儿,屯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以于少才的脾气,一下子走不出去了,能受得了吗?当时,于家的亲戚也担心明玉环会离开于少才。于少才说,他当时总寻思着撵走明玉环,自己再自杀。

  记者问明玉环:“你没想过要离开他吗?”明玉环想都不想就说:“我要是扔下他一个人,他就死了,我不能离开他。我当时就寻思怎么能把他救回来,家里还有俩孩子呢!”

  舍不得丈夫和孩子的明玉环并没有离开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她天天劝丈夫:“你活着,有一口气,别看残疾,孩子也有个爸啊……你得活着!”后来,孩子越长越大,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于少才才渐渐不寻思自杀了。

  明玉环忙里忙外,照顾丈夫、经管孩子,还得干活儿:养猪、养毛驴、养鸡鸭鹅、做棉衣、种地……一天24小时,明玉环只能睡5个小时。

  记者问明玉环:“你哭过吗?”

  明玉环说:“哭过。”此时,于少才插嘴说:“她在被窝里偷着哭。”  


 

要吃饭了,于少才搬起饭桌。

   买了一头瞎眼毛驴当腿用

  明玉环说:“好好的人造得半拉坷叽的,这得受多大的挫折啊!两头着一头,剩两条腿也行,剩两只手也行,但他就剩一条腿,穿着衣服像人,脱了衣服,就是个大肉蛋子。”

  于少才接着说:“有两条腿,能放羊;有两只手,能吃饭。可是没了两只手和一只脚,什么都干不成。”

  在民政局和残联的帮助下,于少才换上了假肢,可以行走了。于少才对记者说:“换上假肢后,我头一次上肇源,可乐够呛了!我原来还以为自己得在家呆一辈子呢!”

  虽然能走,但是走不了长路。有个卖豆腐的常常赶着瞎眼的毛驴车到屯子里来。有一次,于少才跟卖豆腐的说:“你把鞭子给我,我试试能不能赶。”他用胳膊夹着鞭子,于少才发现毛驴听招呼。从此,于少才就惦记上了这头毛驴。后来,卖豆腐的以200元的价钱把这头毛驴卖给了他。

  明玉环说:“养一头毛驴,能给他当腿使。”

  秋收时,明玉环在地里掰苞米,于少才就赶着驴车一车车往家里运。有了驴车的于少才,甚至可以去薄荷台乡办事。出门前一天的晚上,于少才少吃饭、不喝水,否则大小便解决不了。

  明玉环说:“每次他出门,我都很担心,担心他要是在大街上鞋掉了咋办,口渴了咋办……”

  但是,于少才还是非常愿意出门。有一次,于少才去了薄荷台乡,路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瘸了一条腿,拄着拐向路人要钱。一个人跟那个年轻人说:“你以为你惨,你看看他(于少才),没了腿,又没了双手,还能自己赶着毛驴车。”年轻人羞愧地离开了。

  说起这件事儿时,于少才很自豪。

  明玉环过60岁生日时,孙子给她刻了个“寿”字。

   来生我愿做毛驴拉着她

  中午饭,明玉环做了茄子炖土豆,主食是大米饭和大饼子。于少才用两个半截的上臂搬凳子、搬桌子。明玉环得先喂于少才吃饭,碗里装着菜,把着碗的右手还拿着大饼子,于少才主动把嘴张得挺大。明玉环先喂他一口大饼子,再喂他一口菜。

  明玉环笑着对记者说:“他命在我手里攥着呢!你想想啊,他自己想吃吃不到嘴,大小便也顺不出去。”于少才只是嘻嘻笑,配合一下老伴儿,重重地点一下头:“她说得没错。”于少才真是好态度,不是说他是出了名的驴脾气吗?

  于少才告诉记者,自己的脾气确实不好,即使是残疾了,明玉环一天不给笑脸也不行。但是,明玉环即使生气了,也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还是赔着笑脸。明玉环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我的脑袋会转弯,一解释就好,明明是别人不对,我回来一转弯,就不生气了。屯里要是有婆媳、夫妻闹矛盾了,都找我劝事儿。”

  虽然如此,两个人为了干活儿也吵吵,干活儿干得慢、干得不对,都让于少才火烧火燎的,但两个人有问题只争论事儿,从来不骂人。

  有电视台的记者听说了于少才和明玉环的故事,来采访他俩。镜头前,紧张的于少才说:“我也不会说啥,来生我愿意托生成毛驴拉着她(明玉环)。”明玉环说,她没想到老伴儿能这么说。记者揣测,没想到的原因一是于少才说得太生动了,二是于少才赶了很多年毛驴。

  于少才告诉记者:“愁事儿过去了,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两个孩子(外孙女和孙子)送到大庆城里。女儿和儿子正爬坡,我们也老了,但我们俩省心了。”

  对于明玉环来说,让她特愁的事儿还有一件:“晚间,他有病,我能跑出去;我要是有病,他跑不出去。”明玉环还有个心愿,有个自己的房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