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讯 兴安区人民法院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完善诉讼调解与非诉调解衔接机制,尽力实现诉调对接的良性互动,让当事人切实感受便民利民惠民。截至2013年底,该院协助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纠纷42起,对75件申请司法确认案件予以确认。
兴安区法院高度重视诉调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尽快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减少群众讼累。该院协同司法局,将诉调对接作为化解纠纷的重要节点,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建起纠纷分流的枢纽和定分止争的平台,敦促诉讼调解与非诉调解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切实发挥诉调对接机制更加便捷、经济、高效解决矛盾纠纷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
2013年,法院成立诉前调解工作室。负责立案人员首先建议并引导前来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符合诉前调解条件的,当事人不出院门,就能由设在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室来调处解决。对于容易产生矛盾激化的案件,及时邀请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以及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庭前调解。
该院派出6名法官,与街道社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立联系,对接基层调解工作。法官们深入到对口的基层调解组织中,指导并参与、帮助基层调解,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经调解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之后,力避因一方反悔不履行,对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现场审查确认,尽力缩短司法确认的办理周期,尽快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提高了调解效率。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