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娟已习惯背着姑姑上下六楼。
东北网9月5日讯 诚如付艳娟所说,她并没做过什么大事,她只是每周去给爷爷和姑姑打扫两次卫生,送一次药;买生活用品,交电费、水费,领低保金;偶尔把姑姑从六楼背到楼下,呼吸新鲜空气……就是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付艳娟已坚持了3年多。
8月7日,记者在肇源县政府廉租房内,见到了付艳娟和她的爷爷、姑姑。
瘦弱的她经常背姑姑上下六楼
32岁的付艳娟,是肇源县二站镇新农合的合管员。她齐刘海、马尾辫,黝黑的皮肤,没有涂抹任何化妆品。
付艳娟的爷爷今年86岁,除了一些老年病外,生活可以自理。所以,付艳娟只需替爷爷打扫卫生,准备好日常所需的药物即可。付艳娟的姑姑,今年40多岁,患有先天性下肢残疾,不能行走。
原本,付艳娟的爷爷和姑姑是由付艳娟的父母照顾的。三年前,在政府的惠民政策下,付艳娟的爷爷和姑姑住进了政府廉租房,那里离付艳娟的家不远,所以付艳娟主动提出照顾他们。
记者采访前曾听说,付艳娟经常把姑姑从六楼背下,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她瘦弱的身板,记者问她:“你真能背动你姑姑吗?”付艳娟说:“我姑姑也就七八十斤,我背她还不成问题。”
大学毕业回农村,只为照顾家人
付艳娟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现在依旧在农村种田。父母没教过她什么做人的大道理,却用实际行动教会她做人。
付艳娟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留下外婆一个人。舅舅在外地务工,没办法照顾外婆。外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便。上高中的时候,只要放假,付艳娟就骑着自行车去给外婆送饭。
付艳娟上大一的时候,外婆去世了。当时她不知道,放假回家时,妈妈才告诉她。她曾无数次想过,毕业后挣钱了,让外婆过得更舒服些,可她连外婆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成了她心里最大的遗憾。
付艳娟害怕这样的事发生,从那以后,她发誓,以后要留在亲人身边。
于是,付艳娟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农村,做了一名村官。为此,父母还曾埋怨过她:“好不容易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你走出去,能过上好日子,咋还跑回农村来了?”她和父母解释了很多次,终于得到了父母的理解。
记者听说,付艳娟还有个妹妹。便问她,妹妹是否会和她轮班照顾老人?她回答:“她也常来看望,但她经济条件不太好,我不想让她有负担。”
提起妹妹,付艳娟的语气柔和了很多。她说,她对妹妹是有愧疚的。她上高中的时候,妹妹读小学。那时,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因为她已经读到高中,且学习成绩很好,所以妹妹选择了退学。
妹妹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干农活儿,让付艳娟感到心疼。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回报妹妹,在生活上要多些担当。
付艳娟的父亲,一共有11个兄妹。大家空闲的时候,也会主动去为付艳娟分担些家务。面对记者的采访,付艳娟腼腆地说:“我爱我的家,我要永远和我的家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