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东山要塞地下通道
前言:
今年9月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的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了纪念69年前的那场艰难的伟大胜利,近日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公开了虎头要塞幸存劳工口述实录,通过幸存劳工的讲述,揭露了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让世人永远牢记这段历史。
生活报9月6日讯 据东北烈士纪念馆有关负责人介绍,1945年,日本侵略军退败的时候把和虎头要塞群相关的历史资料焚毁,企图掩盖其修筑要塞时犯下的累累罪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始终否认侵略暴行。此次东北烈士纪念馆公布的口述实录,是1993年该馆与日本东京平和博物馆联合考察团考察虎头要塞,采访记录下的包括余盛怀、李丛田、解怀玉、李志云、冯玉福等5位虎头要塞幸存者的口述实录,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提供了又一铁证。
据介绍,为保守秘密,日军从华北地区、东北距国境线较远的辽宁、吉林、热河地区强征、招骗劳工,抓捕“浮浪”,还有一部分劳工是战俘。为防止泄密,每完成一处工程,日军就将劳工秘密处决,注射毒药、暗下枪杀、诱骗活埋、细菌实验致死……屠杀手段极其残忍。如果把这些秘密屠杀的要塞劳工人数累计起来,有历史学者称,最保守的数字也有百余万人。
采访实录①
死尸摆一溜挖个坑就埋了
被采访人:
冯玉福(68岁)
采访时间:
1993年7月17日
我十一二岁那年,日本人修山洞,我跟我爹被招到腰营打石头。我看到日本人把关里抓来的劳工用铁丝网圈起来,在里面干活,转圈都有日本兵看守。这些劳工没吃没穿,用洋灰袋子套身,进洞里就出不来,连饿带冻,就那么死了。死尸一摆摆一溜,攒二三十个送一趟,挖个坑就埋了,也有让日本人下药药死的。
虎头的江堤也是让抓来的劳工修的。他们光着身子,只围着麻袋或洋灰袋,没多久就都被冻死了。后来我们去找那些洞子,发现里面不仅可以跑汽车,还有仓库、发电屋,什么都有,都是水泥砌的,一个房子接一个房子连着。走了一天,看见的都是死人。
采访实录②
说是送他们回家其实是拉出去杀了
被采访人:
余盛怀(73岁)
采访时间:
1993年7月20日
1939年我被俘,被大闷罐车从安徽拉到鹤岗,一下车就让干活,挑土篮子,挖壕沟,天天从早干到晚,连着二个多月。
后来,我被拉到虎林,下车后看见日本人正要处理前一批干活的,说是送他们回家,其实就是把他们拉出去杀了。每天进洞上下工我们都得排队,日本人在两边看着,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6点,还把每个人的右眼眉刮掉,哪儿也不让你去,在哪儿干活就住哪儿,根本不让出去。住的地方离干活的坑口只有一里地,是板棚子,四周拉有电网。吃的是苞米面、冻萝卜,就这些也不让你吃饱。
采访实录③把死人垛起来浇上汽油烧
被采访人:
李丛田
时间:
1993年5月1日7月16日
我叫李丛田,今年71岁,老家在安徽,1939年17岁那年,我在水溪赶集时被日本鬼子抓了,一路到了鸡西,让我们下洞挖煤。当时,冻死、病死的人不少。有一次,让我用草绳子往外拉死人,我拉了一段就拉不动了。他们把死人垛起来浇上汽油、架上柈子烧。后来又让我挑煤,我累病了,多亏一个姓高的把头没把我拉出去。(当时有没咽气就给拉出去的)
采访实录④
人被一车车拉进去看不到一个活着出来
被采访人:
解怀玉
采访时间:
1994年12月29日
我是河南人,今年68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的家乡,杀光了成年人,只剩下一些孩子。1938年日本鬼子把我们这些孩子(共54名)从河南抓到了孙吴修铁路。因为我们太小,土篮挑不动,被日本人发现了就往死里打。一入冬就更难过了,每人只发一身单衣,为御寒我们就将麻袋片子披在身上,把洋灰袋子纸缠在腰上、裹在腿上。从1939到1945年,我们54名劳工最后只剩下3个人,其余的今天给弄走几个,明天给拉走几个,听说都被日本人拉走做实验了。
据说日本鬼子修完工事后怕泄密,把劳工都给弄死了。我们看到中国人被一车车地拉进去,但看不到一个活着出来的。
采访实录⑤
捏着劳工鼻子往嘴里灌沥青
被采访人:
李志云
采访时间:
1994年12月29日
我叫李志云,原籍河北,抗战四年我们全家逃荒到东北,在离长春不远的农安遇到日本人招工。他们从长春把我们弄到飞机场干活,入秋后一算账,反倒还欠他们钱。
一天中午,劳工们将日本人围了起来,要求发工资。日本人害怕事态闹大,就运来四卡车日本兵。第二天,一个劳工被五花大绑地推了出来,放在粉碎机上,让其他劳工每个人上去打他一顿,可都是中国人,怎么能下得去手呢?狠毒的日本人就捏着他的鼻子用沥青壶往他的嘴里灌沥青。过了一天,又拉出两名劳工,将他们的脚用绳子绑住,系在马身上,最终活活将两个人拖死。其余的人都被扔到河沿上,活活烧死了。
链接
虎头要塞
虎林县虎头镇和俄罗斯的伊曼市仅隔一条乌苏里江,二战中它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从1933年到1940年,日本在中苏边境修筑了14处军事要塞。各筑垒大都根据山势走向,依托山体坚硬的岩石,分别在山体的中部和底部挖掘,隧道和所有地下设施四周均用3米厚的钢筋水泥浇筑,在山地的表面开有出入口、枪眼、炮眼、反击口、换气孔、观测所等几十条横竖通道,像蛛网般从山底向各处延伸。图片由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