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22年始终如一照顾着罗强。
东北网9月6日讯 24年前,罗强和汪光丽这对大学同学喜结连理,22年前,罗强瘫痪在床。
很难想象,当年26岁刚生下儿子不久的汪光丽,是以什么样的毅力,托起了这个家。
如今,不到50岁的汪光丽,已是满头白发,她一如既往地照顾着丈夫的起居,偶尔还会与躺在床上的丈夫,开个玩笑,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脸上都写满了爱。
大学同学喜结连理
罗强和汪光丽,分别来自哈尔滨和内蒙古包头,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1988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测井公司仪器修理中心。
两年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这对来自外乡的恋人,结婚了。
年轻的罗强和汪光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想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
在大学里当班长、毕业后又被同事们称为才子的罗强,觉得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
小两口的日子,虽然清贫,却过得和和美美,让很多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婚后一年,罗强和汪光丽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整天笑声不断。
带着幼子照顾丈夫
就在罗强和妻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患有“风湿病”的罗强,腿开始越来越疼,直至卧床不起。罗强的病,被医生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罗强告诉记者,严重的时候,他连气都不敢喘,唯恐不小心牵动了哪根神经。而且,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他的脊柱开始慢慢僵硬,到最后,他就只能躺在床上,连简单的站或坐,都成了一种奢望。
一个刚刚有了儿子的父亲,一个应该向父母尽孝的儿子,罗强承担的责任还有很多,可他却只能躺在床上忍受痛苦。来自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多于身体上的病痛,在那些痛不欲生的日子里,是妻子给了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汪光丽只能挺着,她一边照顾年幼的儿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那一年,汪光丽才26岁。
父亲没登过女儿的门
除了是个好妻子,汪光丽还是个孝顺的女儿。
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担心,汪光丽一直对父母隐瞒着罗强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
汪光丽说,在她和哥哥、妹妹3个孩子中,父亲最喜欢的就是她。她和罗强在大庆结婚后,父亲一直想来看看他们,但是每次都被她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她也曾想把罗强的病告诉家人,但是考虑年事已高的父母,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后,她一直对家人保守着这个“秘密”。
2005年,汪光丽的父亲去世了,直到死,他也没能实现到女儿家看看的愿望,当然,更不知道女儿这么多年,一直在照顾卧床不起的女婿。
采访中汪光丽对记者说,她都不知道,自己当年一直拒绝父亲的探望,是对还是错,但是无论对错,她都没有机会弥补了。
躲在墙角偷看母亲
汪光丽清楚地记得,1996年,她陪罗强在北京治病时,母亲就住在北京的哥哥家。
怕母亲询问,汪光丽强忍着没去看望她。母亲生日那天,汪光丽买了生日蛋糕,请一位朋友将蛋糕送到哥哥家。
汪光丽的母亲送朋友下楼时,她正流着眼泪,躲在附近的一个角落里,偷偷看母亲。
日思夜想的母亲就在眼前,她却不能上前,她是不想让母亲替她担心。
一次,汪光丽的母亲生病住院,出院时,哥哥因为工作忙,无法照顾母亲,希望妹妹能把母亲接到大庆,但是思前想后,汪光丽还是拒绝了哥哥的提议。
不了解内情的哥哥,不理解她的决定,甚至有了一些怨恨。直到多年后,哥哥知道了汪光丽当时的苦衷,才原谅了她的“不孝”。
2008年夏天,汪光丽的母亲在女儿结婚18年后,第一次来到大庆的女儿家。见到罗强时,善良的老人,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汪光丽说,作为女儿,她对父母有太多的亏欠,这是她生命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苦再累都要面对
9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汪光丽家。
她的家,看起来虽然清贫,但收拾得十分干净。躺在床上的罗强,爱说爱笑,偶尔还会与妻子开上一两句玩笑。
罗强说,躺了22年,虽然现在的病情趋于稳定,但每天起床活动的时间仍非常有限,大约有20个小时仍要躺着,由于汪光丽的细心照顾,他从未患过褥疮病。
谈及22年始终如一地照顾丈夫的动力,汪光丽笑着说:“有些人,遇到困难想逃避,有些人遇到困难会迎着走过去,我属于后者吧。”
如今的汪光丽,在单位已是高级工程师,儿子也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大庆,她还将80岁的老母亲,接到了家中赡养。
汪光丽说,相对于前些年而言,他们家的生活,现在稳定了很多,曾经痛苦沮丧的日子,都已经走远。
采访中她对记者说,从来没有后悔过这样的日子,爱情和婚姻,赋予她的责任和使命,她还没有完成。
附:罗强在最艰难的时候,写给妻子的诗——
纵然能掠过飓风
但最大的遗憾
对你的承诺还没有完成
不愿让你
伤心难过泪光盈盈
莫非我真的
要去做一次永久的旅行
死,我能够从容不迫
爱,却不能无动于衷
即使真走,我也将无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