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边陲,行政区面积8.46万平方公里,辖三县四区十个林业局,有“高寒禁区”之称,常住总人口为51万人。目前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7602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7%。近年来,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省厅和地委、行署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好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为目标,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服务机制
一是加强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地委、行署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关注社会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实现“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大兴安岭地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各县区成立由民政局牵头,财政、卫生、劳动、司法、工会、文体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建成县(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1个,形成地、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服务人员、服务信息和服务监督“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的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是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健全和规范了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老年人资格评估机制、老年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等。完善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并将服务质量作为能否继续获得政府财力支持、物质资助和政策扶持的主要依据。各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了服务站工作职责、助老服务员工作职责、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安全应急制度等,健全了工作流程、图板、档案,账册等20种相关台账。
二、完善服务平台,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各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都设立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购置了电脑、电话、档案柜、桌椅等办公设施。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各社区又先后投入资金,建立关爱老人日间照料室41间,床位123张,照料室设有书画室、就餐室、阅览室、棋牌室、电视播放室、聊天室、老年学校等,均免费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集中活动、学习、健身、娱乐、医疗、配餐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和社会情感需要。有的县(区)投资引进了居家养老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一键通远程紧急呼救信息平台”,免费为需求的居家老人安装网络服务“一键通”求助器,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二是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保障居家老人享受优质的服务,各社区都组建了两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一支是以聘用“4050”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专职队伍,由民政、镇、社区考察、推荐和审核,统一体检办理健康证,最后经职业学校培训后持证上岗。全区招聘医护师、厨师、营养师等技能类专业人员124名,在“4050”下岗失业人员中选聘了清扫工、家政工、护工等110名,组建了日间照料服务队。同时,为保证居家老人的服务,我们还组建了一支以志愿者为居家老人服务的义务服务队。各社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人健身文娱活动服务队、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队伍140多支,志愿者有2961人,年龄为26岁-56岁之间。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党员、社区医疗服务站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参加的群众等组成。
三、探索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对生活困难老人分类帮扶、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分别按每人每月500元、200元、100元三个补贴标准,为高龄老人和优抚对象提供养老补助和上门服务,全区已有324名城镇和农村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人解决急、难、特殊需求服务5800余件次,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营造了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社区老年协会组织帮扶。社区积极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互帮制度,老年协会成员分片分区负责,定人定时开展帮扶活动。对于高龄老年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社区老年协会多次组织小区居民为老人募集生活零花钱,协会成员定时到老人家聊天、拉家常,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餐厅为他们过生日。同时,鼓励老人参加社区老年文艺队和小区居民组织的一系列帮扶活动。
三是成立老年学校。为给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精神生活环境,有25个社区成立了老年学校。聘请有特长且热爱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发挥余热,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社区老年学校开办以后许多老年人告别了闲散在家的寂寞和冷清,在老年学校感受着新型的人际关系,得以交流感情、增进友情,充分体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四是志愿者服务。各志愿服务队伍将孤寡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三类人群作为扶老助残的志愿服务对象,帮助解决难题。志愿者经常到空巢老人家开展志愿服务,为他们打扫房间,劈柴、做饭,聊天等,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社区医疗站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医疗站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医疗档案,经常为老年人义诊,对65岁以上的残疾老年人,用药给予20%优惠,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受到老年人欢迎。志愿者服务队为居家老人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20余项服务项目,实行便捷、周到的“零距离服务”,深受老年人欢迎。
五是社区文化娱乐服务。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共组织各种文娱团队,包括夕阳红晨练队、夕阳红秧歌队、夕阳红台球队和夕阳红表演队等各种志愿服务的娱乐队120多个。每天这些文娱队伍都活跃在社区活动中心、广场,吸引许多老年人来参加,一方面锻炼了身体,一方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是开展特色服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共建优势,开发和增添“居家养老”的具体服务内容。如韩家园林业局每年举办“邻里节”,在活动中,邻居向高龄、独居老人送营养早餐,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100多户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积极参与,给“邻里节”增添了光彩。新林区以“串邻里门、帮邻里忙”为主题,组织本社区居民与身边的独居老人开展“邻里相助”帮扶活动,帮助生活有困难、高龄、空巢的老年人,做到小事小病不出门就能得到解决,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有的社区开展老人趣味运动会,“特色楼院,文明楼道”创建活动,老人还积极参加在创建“和睦楼”、“互助楼”等14幢特色楼活动,许多老年人积极认领楼长、楼道长等公益岗位。通过各种特色服务活动,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社区间的凝聚力,同时也涌现出省级“好邻居”、“百名和谐之星”等先进典型。
我区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定的长效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地市相比,还需要继续深化提高。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继续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创新思路多做实事,努力拓展为老服务渠道,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让更多需要关爱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服务,为构建和谐兴安作出新的贡献!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