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铁力市敬老院简介
2014-09-10 15:37: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铁力市敬老院在上级民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能够充分发挥机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优质、高效的服务,其功能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在院老人的一致好评。2013年,被黑龙江省民政厅评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二星级敬老院”。

  一、领导重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针对我市人口日趋老龄化这一突出问题,铁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将其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原铁力市敬老院的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床位120个,不能满足全市707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的需求。2008年,市政府在原王杨乡政府所在地,无偿划拨7,680平方米建设用地,并减免相关税费,于2010年投入2,005万元建设铁力市敬老院,并于当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敬老院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成为我市唯一一所多功能全封闭、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楼房,四合院式的院落,地理位置优越,远离工业区,交通十分便利。距铁力市区10分钟车程,公交车每20分钟一个班次,距火车站50米,距王杨乡卫生院50米,这里的老人们日常生活、求医治病十分方便。

  铁力市敬老院环境优雅,设计合理,内设会议室、游艺室、图书室、医务室、康复室、棋牌室、健身室。面积200平方米厨房3个;300平方米的餐厅3个;库房3个。每个楼层一个洗浴间,2个卫生间,1个值班室,1个有线电视厅。院长室、副院长室、财会室、门卫室配有固定电话、电脑、打印机。各楼层安装了消防栓,经消防、城建和卫生等部门验收符合国家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全自动给水设备24小时供应冷热水。与此同时,走廊还为老人们安装了不锈钢扶手,便于行走方便,出入口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铁力市敬老院自投入使用以来,五保集中供养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水、电、气、设备(设施)维修及管理等各项费用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实行科学化管理,按时足额拨付到位。集中供养五保人员逐年增加,截止到2013年由原来的57人,增加到425人,集中供养率达60%,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床位总使用率超过80%。人均供养水平由2400元提高到3260元,加上农副业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实际达到8300元,超过了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五保户零用钱逐年提高,2010年为每人每年300元,今年预计每人达到750元。

  二、发挥优势,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铁力市敬老院是全省最大的养老机构之一,具备了规模大,床位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作用,加强了对敬老院的直接管理,市政府将敬老院划为民政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实行院长负责制。敬老院共有工作人员50名,设院长、副院长各1人,会计出纳各1人,服务员21人,厨师12人,护工8人,门卫2人,司机1人,医生1人,护士1人,与供养对象的比例为1:8.5;不能自理老人38名,护工与护理对象比例为1:5。工作人员全部经过岗前培训,合格率达100%。院长、副院长于2010年和2011年参加省低保局和国家民政部举办的院长培训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会计、出纳、服务员等30人也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未获得证书的将分期分批地进行学习培训。中心敬老院院长、副院长、会计、出纳由市民政局公开招聘录用,实行聘任制,工作人员经中心敬老院试用一个月合格后,经双方同意签订三年合同,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工资平均为1300元,高于铁力地区最低工资标准780元,除一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外,另为31名工作人员办理了“三险一金”,做到了应保尽保,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了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市敬老院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坚持走积极创收,以副补院的路子。开发建设了两个基地,即种植基地和养植基地。卫国分院有10亩种植基地,位于建兴村。养植基地养羊36只,养牛24头,养猪100余头,养鸡500余只。两大种、养殖基地提供的青菜、禽蛋和肉类等实现了市敬老院副食自给自足,丰富了在院五保供养人员的餐桌。两大基地关键岗位聘用了8名工作人员,承担了放牛、放羊、喂鸡、种植蔬菜等日常工作。部分安全简便的工作由身体较好且愿意从事劳动生产的五保供养人员担当,固定工种每月发给300—500元,临时工种每人每天发放20元劳动报酬。

  敬老院在2011年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领域扩大到周边村屯、林场,服务对象为革命老军人和70岁以上有需求的高龄、独居、经济困难的老人,服务方式为无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等四种。以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为主。服务内容以生活照料为基础,以医疗、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为专项服务。

  三、健全制度,着力推进管理规范。

  敬老院在工作中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选举产生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共有9人组成,民政局代表1人,敬老院工作人员3人,五保供养对象5人(中共党员1人,妇女代表1人,革命老军人1人,楼长2人)。实行院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款物分开,账目齐全,手续完备。重大项目列支等事项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监督,每月向供养人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听其意见。在敬老院管理方面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防火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值宿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等30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不断完善,不断补充。在老人之间,建立了楼长、室长制,一层楼一个楼长,一寝室一室长。建立了院民互助制度,互相间开展帮助活动,使一些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院民之间实行自我管理,院民内部矛盾自我化解,人与人都能和睦相处,敬老院还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五保老人和工作人员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基建等工作档案都能做到及时归档。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敬老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值宿每个楼层必须保证一人以上,在岗率达到100%。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敬老院把安全管理当做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制定了火灾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两次应急演练。对用电、吸烟用火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排查隐患,教育院民爱护消防设施。在楼梯口张贴警示语,卫生间、洗浴室、台阶处铺设防滑垫,春季房檐落雪危险地段设置防护栏。用安全挡板和合床的办法防止特殊老人坠床,为容易坠椅的老人提供扶手座椅,加装安全带。对外出购物、探亲、办事的供养人员实行请假签名制度,对于呆傻、残疾不能自理人员外出,指派工作人员陪同或亲属接送。市敬老院从2010年到现在由于管理科学规范,措施得当,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人员非正常死亡为零。

  为了给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保持院容院貌整洁优美,还建立了卫生责任区制度、防疫制度和炊具、餐具消毒制度。规定了责任人,生活区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垃圾、无蚊蝇。餐厅内餐具、桌椅干净无油污,生熟食品分柜存放,库内食品规范有序,无污染、无发霉、无公害、无鼠咬现象发生。室内物品相对统一,摆放整齐,清洁干净,做到窗明几净,使市敬老院环境卫生符合国家标准。

  四、提升职工素质,服务更加周到。

  敬老院被录用的工作人员政治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其中:共产党员1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8人,从事过民政工作的26人。敬老院内设的医务室,聘请的医生护士专门提供医疗服务,小病可在敬老院及时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定期进行疾病防治。每年,敬老院组织老人们进行两次体检,由专业的医疗机构王杨乡卫生院和铁力市中医院为五保供养人员体检,体检结果通报本人后存档。五保供养人员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病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并由农村医疗救助实报实销。2010年以来,为五保供养人员救助医疗费用达120万元。对于每位新入住的五保供养人员,由于环境改变,多数人思念过去,市敬老院根据每位入住人员不同特点,制定专项的帮扶计划,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和帮扶小组成员开展送温暖活动,从打水、叠被褥等小事做起,与其交朋友、拉家常,提供贴心服务,帮助渡过适应期。三年来,没有一名五保供养人员因市敬老院工作疏忽而离开。根据不同季节,个人不同性格,我们还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疏导五保供养人员的情绪,如组织情感交流活动,个别谈心等。通过开展升国旗仪式进行传统教育,激发老人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通过扭秧歌、套圈等趣味文艺活动燃起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清扫垃圾、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倒水、按摩、翻身等证明人生的生存价值。在安排去逝五保老人的后事工作中,我们为其提供灵车、寿衣、火化服务。本着文明办丧事,节俭办丧事的原则,不摆花圈、不烧纸、不请阴阳先生、不寄存骨灰。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按民俗办理丧事。另外对每位生命垂危的病人采取派专人陪护,送关怀到床头,院领导亲自探望,嘘寒问暖,尽力满足要求,让垂危病人含笑而去。

  市敬老院根据不同季节为五保供养人员按时发放生活用品,如衣服、床上用品、棉衣、鞋、帽,每个季节购买两套服装,及时更换床上用品,服务员定期为五保供养人员换洗衣物,做到衣物和床上用品干净整洁。为不能自理、行走不便的生病人员,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关怀照顾,如同亲人般对待,不厌其烦地为他们送水、喂饭、端屎倒尿,守候病床前精心照顾,为了使老人少生病,工作人员总是千方百计满足老人营养的需要,像宾馆一样每周公布一次食谱,早、中、晚按时供应饭菜,做到荤素搭配、干稀合理、营养卫生、饭菜多样,保证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厨房师傅们将每个人的生日按月份排列张贴醒目地方,为其提供生日餐,为生病人员提供病号餐,每逢周末节假日都要改善生活。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五保供养人员的认可,满足率达95%以上。

  几年来,市敬老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打牢服务基础,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推动五保供养工作提档晋级。

责任编辑:李逢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