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双鸭山市社会福利院事迹材料
2014-09-10 15:42: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双鸭山市社会福利院位于尖山区通达桥西侧。始建于1989年10月,隶属于双鸭山市民政局,是一所综合型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院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设有普通床位200张、标准床位150张;院内设城镇“三无”部、农村“五保”部、康复医疗部、老年公寓,全院实行统一管理,分区居住,年入住率达95%以上,是我市最大的一所综合型的具有示范性的社会福利机构。自建院以来,双鸭山市社会福利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多次受到嘉奖和好评。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壮大福利院事业,树新风、促发展、狠抓落实,使福利事业在发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双鸭山市的敬老养老服务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2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市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市级文明标兵单位,200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两风”建设、“星光计划”优胜单位,并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二级社会福利院。而且,现如今双鸭山市福利院又紧紧踏着时代节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员工责任心强了,院里伙食提高了,院容貌面生机盎然,无论是“三无老人”还是公寓院民整日笑口常开,既收到经济效益又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一、大胆创新,形成“三足鼎力”办院模式

  面对“未富先老”的新形势,福利院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及时提出了“三无”供养是立院之本,福利家园是强院之路,康复医疗是必要辅助的办院方针,进一步推进了“三无”、福利家园、康复医疗“三足鼎力”新局面的形成,使福利院及时适应我市老年消费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树立市场意识,摈弃旧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强化“自我造血,造好血”的功能,争取走出一条自己养活自己的自我发展之路。

  二、、明确办院方针,着力提高老人幸福指数。

  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福利服务市场越来越广,福利服务要求随之越来越高,双鸭山市社会福利院从实际出发,针对院里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三无供养是立院之本,福利家园是强院之路”的办院方针。另一方面,做好老年人事业,不仅要有拿得出的“硬件”,还要有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那就要求福利院在员工素质上做文章,提高服务质量,以达快速提升“软件”效能。近几年来,市社会福利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牢记“奉献在岗位、满意在社会”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福利机构管理规范》要求开展服务。制定了文明服务工作流程、老人档案等各项制度,完全以人性化服务的方式进行操作,真正做到想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使每位服务人员对所管辖的老人都能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老人的来源和为何而来;知道老人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知道老人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知道老人亲属的电话和联系方式。同时,院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按照服务人员“日常工作检查表”对职工进行严格检查,有奖有罚,而且还建立了周学习,周总结,周培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四害”及异味,房间卫生做到勤打扫、被褥勤换洗。为使老年人尽享天伦之乐,全院职工还经常陪同老人外出游玩,每逢重大节假日,院职工与院民一起举办歌诵会、联欢会和棋牌赛等,使院民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夯实立院之本,“三无”供养逐步走向规范

  (一)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开展业务练兵,提高服务技能。从根本上杜绝了三无楼内的异味,职工工作程序清析,对老人管理人性化,变老式的管理为人性化的家庭式关怀,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到与老人的亲情交流中。

  (二)规范“三无”供养人员的管理。在院民中树立“老年人也是财富”的思想,变“消极养老”为“余热生辉”,鼓励“三无”老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创造条件,积极发挥“三无”老人在振兴福利院,构建和谐福利院中的作用。发动老人自力更生,开辟自留地,“三无”供养有自己的蔬菜园,逐步实现自己养活自己,不断自我发展。

  充分调动老人积极性的同时,在对“三无”人员的管理中,院领导坚持原则,敢碰硬,对“三无”供养人员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坚决取缔,将屡次违反院规、酗酒滋事的几名“问题院民”开除。同时,院方还在“三无”供养人员中培养思想积极要求上进,有正义感的院民代表,协助院方进行日常生活秩序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形成了院方与院民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弘扬正气,政令畅通的“三无”管理的新局面。

  (三)加强餐饮服务。常言“民以食为天”,对于处于社会最弱势地位的“三无”人员来说,最让他们关注的还是日常的“三餐”。在有限的“三无”人员伙食标准内,食堂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能自己加工的绝不外买,大大节省了伙食费用。

  (四)加强档案及人身安全管理,2006年上半年,我院着重进行了为院内“三无”人员建档工作,使“三无”人员的管理更加明晰,为院内痴、呆、傻,易走失人员统一穿着醒目的黄背心,严格限制这类人员擅自离院走失。

  总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院容院貌发生翻天履地的变化,达到了庭院花园化、居室宾馆化,医疗正规化、老人尽享天伦之乐,孩子快乐成长,职工积极进取,面貌焕然一新。全院床位由2001年70人增加到现如今350张,院民也从原来70人增加到目前310多人,福利院逐渐由被动输血型向主动造血型发展。

责任编辑:李逢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