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是市民政局直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院长穆海兰。该院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77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54平方米,客房136间,床位272张,现入住老年人196人,房间入住率100%;收养老人类别为自理、半自理、失能;在院职工30人。院内配备有医疗保健、图书阅览、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多个服务站室,并建有休闲花园、运动健身场地。
该院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紧紧把握新时期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以“亲情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服务标准,按照公寓式、客房式服务管理模式,用贴心、耐心、尽心、细心的服务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尊严、有关爱、有幸福,致力打造老年人安全、健康、快乐、幸福的新家园。
一、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模式
2013年,该院领导班子进京参加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全体班子成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了加强,在养老与服务方面上拓宽了视野,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仔细研究和探讨国家在养老方面的新政策,充分开展适应本地养老模式的调研分析工作,充分论证了“候鸟式”养老的可行性,并积极地进行了实践探索,两年来共接待北京、天津、徐州、南京、石家庄、上海等地近百名老人来该院入住,完成了他们旅游、度假、休闲、避暑、参观北国风光期盼已久的心愿。根据广大老人愿望,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原生态“一处入院,三地养老,随机而动,尽享人生”异地养老服务合作的新模式。
二、致力打造过硬服务队伍
该院将服务队伍建设列为工作中的重点,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并结合全市民政党总支的要求,在全院广泛开展了创建“五化、一满意”活动,即“服务领域宽泛化、服务载体特色化、服务资源一体化、服务制度常态化、服务成效优质化,让人民群众满意”。通过此项活动打造了一支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技能过硬的养老服务队伍。该院针对黑河市养老护理员能力素质先天不足这一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在市劳动就业局的大力支持,开办了“黑河市首届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当期38名学员系统学习了职业道德、医疗、保健和膳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护理员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结业后由市人社局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得到了老年人和家属的充分认可,同时也开创了黑河市无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的历史。现已被市就业局授予市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定期免费开展业务培训。
三、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
该院始终把火灾预防、食品卫生和老人医疗保健等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时刻做到警钟长鸣。达到老人居住状况“两个安全”,各个岗位经得起职能检查,各个部门制度落实严格。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设计各类图版装饰了老人活动室,为老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消防安全上,粘贴了安全指示牌、宣传画册,细化了“应急预案”的每项条款和职责,分别落实到职工本人身上。每日早晚对老人居住的房间和公共服务区域进行巡查,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册。更换了3套安全防火门和部分应急灯,增加了15套消防灭火器。A、B区更换热水器72台。在食品安全上,做到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进行,严格从采购、验收、加工上入手,把好各个关口,要求被采购的商品商家必须提供本批次商品合格证书和防疫检验证明。做到不食餐后剩余食品,发现社会有传染疫情时,禁用此类商品。劝导老人不要把过期食品带到餐桌上。在环境卫生上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每日清扫各岗位卫生,周末大范围清扫卫生,做到不留死角。在医疗卫生上,制定老人定期检查和每日巡查制度,由医务人员给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特殊老人进行上门巡诊,指导用药。根据老人的实际身体状况及时与家属沟通,细致的说明老人的状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到院里有数,家属心中有底。
四、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下,该院始终把关爱老年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定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创办了黑河市老年大学分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传授书法、绘画;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组织民办养老机构开展工作交流和示范培训。该院还与黑河学院、金兰社区、长海社区、华尔兹理发中心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举办有益于老人活动的书法、棋类、球类等比赛活动,定期开展为老人献爱心活动,让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院的各项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老年人的赞许,先后荣获市精神文明单位,省厅养老机构延伸服务模范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