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河市社会福利院事迹材料
2014-09-10 15:50: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河市社会福利院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人员编制36人,床位280张,院长张守信。该院主要承担黑河市所辖6个县(市、区)部分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孤老残疾等人员的收养与服务工作。现供养全市“三无”对象90人(属财政供养)、自费休养人员20人。2013年年底,黑河市社会福利院失能老人养护中心正式成立。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方式,丰富活动载体,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周到、群众满意的目标。2012年荣获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群众最满意单位,2013年福利院职工张盛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利院获得黑河市级花园式单位。

  一、全面改善服务条件,提升供养水平

  在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发展建设资金,全面改善基础设施。三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更新了养护间的床、床头柜、衣柜和电视柜等设施,新购置液晶彩电60台,保证每间居室都有液晶电视;完善了各种厨房设备、多功能厅、图书室、康复活动室等设施;科学配置了消防设备及电子监控等安全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供养对象的休养环境和生活条件。社会福利院还将供养对象的伙食标准由原来的人均每月270元提高到人均每月450元。伙食标准的提高极大的提升了供养对象的幸福指数。

  二、转变管理方式,推进规范化建设

  自2010年开始,黑河市政府就把推进福利院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惠民行动。为了转变管理方式,将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黑河市社会福利院一直把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提出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周到、群众满意”的“五位一体”新型社会福利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一是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先锋岗,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序运行。教育和引领干部职工,转变传统的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树立标准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提升了一个新层次。二是完善工作和服务制度。重新修订了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黑河市社会福利院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将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服务流程,进行了细化分解,建立了量化评估标准,定期对全院工作进行内部检查和评估。进一步健全了消防安全、行为规范、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制度。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完善,使全院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了岗位明、职责清,管理有制度、服务有流程、评定有标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规范服务流程。对于各项服务工作都制定了严格的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悬挂在醒目位置,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监督、检查和评比活动。该院80%以上的供养人员,都是有残疾和智障人员,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员占供养总数一半以上。服务工作脏苦、繁杂,服务质量要求高。为实现标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目标,在行政服务区、生活照料区、生活颐养区、医疗卫生服务区和餐饮服务区都制定了详细严格的服务流程,为供养对象24小时提供服务。四是丰富服务内容。每年都定期带领活动自理能力较强的供养对象,参观黑龙江公园、中央步行街夜景、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正月十五观看礼花冰雕、参观黑河飞机场等。福利院设有专业卫生所,医生、护士、药剂师等都是具有行医资格的专业人员,每个供养对象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危重病人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护,对卧床病人实行特殊护理和精心照顾。每天上下午各一个小时进行室外康复健身活动,根据供养人员的身体状况,分组进行室内健身活动。对有一定文化的供养对象,可以在图书阅览室读书或借阅图书;对没有文化的供养人员,由工作人员为他们读书;鼓励那些在书法、绘画、音乐、手工艺制作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供养对象,充分展示才艺。在我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干部职工与供养对象同庆同乐。

  三、创造良好环境,引导社会关注养老事业

  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推动福利机构发展的重要途径。该院在注重福利院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关心和支持福利事业的发展。改变单纯供养方式,努力把福利院建成一个开放式的社会福利机构,努力把福利院建设成志愿者服务平台、大中小学生教育平台、社会力量献爱心平台、落实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形象平台。近两年来接收的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5万多元。作为协办单位与华富集团共同开展了黑河华富商城五周年店庆活动,并将义拍款6000多元及捐赠的物品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各种艺术团体到院慰问演出达20多个场次。黑河滑雪场等十余家私营企业多次利用节日来到福利院慰问老人。多所学校、驻军部队经常到院里开展义务劳动、慰问老人。营造了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为社会排忧解难,共接收社会上自费休养的空巢老人和子女无时间照顾的患病老人已达50多人次;收养了8名无法证实身份的患重病沿街乞讨流浪人员;还无偿供养了一对家庭贫困且身体多病的母子近一年的时间。为发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辐射引导作用,深入到民办福利机构进行交流指导,积极引导民办福利机构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李逢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