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
黑龙江日报9月11日讯 新建免费读书吧10处、维修抢修各类道路百余条、200余家餐馆企业和职工食堂等单位共同承诺开展文明餐桌活动……如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过程中,平房区风景美了、交通顺畅了、就餐住宿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全民共创文明城,平房区在提高市民文明程度的同时,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创城一封信引发全民参与热潮
近日,平房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公民发出了《致平房区公民的一封信》(以下简称《一封信》),全区六街两镇2万名社区志愿者立即行动挨门挨户传递这封信,仅仅两天时间,《一封信》便家喻户晓。8月28日一上班,平房区创城办的电话便响个不停,许多市民都在按《一封信》上的联系方式,踊跃向创城办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创城太好了,我们这里的环境全变了,楼道刷得很白,庭院收拾得很干净,给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刚一上班,居民王女士便打来电话感谢。有市民提出建议,要加大“饮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国社区“老人村”的老人们也纷纷致电创城办,表扬建国社区包保单位帮助老人们冬季清理门前冰雪,夏季清理杂物等,同时对平房区委区政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也表示感谢。
《一封信》发出后,平房区许多居民都参与进来,反映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要求,在此过程中,平房区创城办无论居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在创城责任指标内,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并向所在社区和相关部门反馈,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居民提出的小饭店烧烤、广场路灯亮度不够、公交车违章停靠影响安全等现象,区创城办督导组立即到现场踏察确定责任单位,并下发了《督办通知》,按期限进行了改正。
《一封信》发出后,群众反响引起了平房区创城指挥部的重视,目前,平房区创城办设置专人负责接听和记录电话,对城乡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区创城督导组也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优先安排核实和了解,并在督导项目排序中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排在前列。
设立红黑榜 创城不力将被问责
为加快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的进度,平房区委办、区政府办协助该区创城督导组联合发文督办创城工作,“三家联动,三管齐下”,提高了督办的效果。各责任单位积极办理督办件,未发生拖延办件或顶着不办的现象。9月1日起,平房区创城指挥部又在政府内网增设了《创城工作红黑榜》栏目,红榜,通报表彰好的做法和先进典型;黑榜,曝光各类创建乱象。
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平房区纪检委还启动了问责机制,制发了《平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对落实创城工作不力,或市、区督导组遇到阻力时,区属责任单位,由平房区纪检委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市属垂直管理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对市属垂直管理单位发生被问责情形的,由平房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向该单位的上级机关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纪检部门的介入,调动了责任单位对创城工作的重视程度,各单位主动将压力变成动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此外,为确保创城工作的有效推进,平房区还先后出台并建立了“创城工作责任包保制度”、“文明单位与社区文明共建制度”等工作制度,在运行机制上最大限度地为创城工作提供保障。各区级领导也纷纷下到包保街道调研,帮助协调创城工作;32家驻区文明单位与25个社区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驻区大中小学校的2千余名师生志愿者与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参与社区的创城工作。
创城惠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平房区严把文明旅游的“出门关”,平房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上半年发放出境签证9718份,实行了预约培训和服务的办法,对人数较多的团队旅游,提前与组织方取得联系,约定时间、固定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受理工作,极大方便了居民外出旅行。
加大实施惠民工程力度,今年,平房区已陆续完成了南拓公园绿化建设等4项绿化彩化工程;加大道路维修力度。目前已实施春季道路简易维修工程17条、道路抢修20条、平房区百街万点维修工程25条、碎修碎补工程维修59条。同时平房区在创城工作中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紧迫任务,继续推进“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行动,为居民提供免费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累计办卡5000余张,租车量达22万余次;开展“文明餐桌,俭以养德”大型广场活动,200余家餐馆企业、职工食堂等单位签订了《文明餐桌共建协议》。
此外,该区公安局、科技局联合加强了巡回检查,将校园周边网吧纳入重点管理对象,组织联检280家次;以网络志愿者为主体,加大了文明用网宣传力度,建立网络QQ群4个,在群志愿者400余人,社区、各级文明单位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63支,上半年发微博、微信2万余条;利用各级道德讲堂、心理健康辅导站、学校等媒体,引导居民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不传虚假信息,不制造网络谣言,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净化网络环境。并把整治公德失范作为长期任务。针对身边发生的与文明创建不和谐的因素,加强正面引导,组织志愿者引导文明交通,倡导群众文明上网。对此平房区文明办、团区委、教育局还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从孩子抓起,培养优良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