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9月14日讯 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对于长假的到来也就尤为期待。不过,眼看盼了小半年的“十一”假期近在眼前,却有人开始紧张不安、烦躁焦虑,有人因为在以前假期中的经历就不敢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做任何计划了,还会有一些年轻人每到长假必吵架,给假期的魅力狠狠地打了折扣……看来在迎接假期到来的同时,我们还真应当作个“心计划”。
迎接假期先防“心”病
对于“十一”,估计很多小伙伴早都开始倒计时了,但是却有一些人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对于工作也完全没了心思,这种不安让一些人不得不走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这就是预期焦虑的表现,每个长假前,这样的患者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广泛性焦虑和抑郁症也会在这时出现高发趋势,其实这就是大家太盼望这个假期了,太想在这个假期里减压,而马上就要盼到了的时候,却感觉走不动了。
张院长说,迎接假期到来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长假的计划来分散注意力,避免这种预期焦虑。这个计划可以细到把假期的每一天都安排得非常充实,要外出旅游的可以先选择路线、订机票,然后收拾行囊,而对于自驾游的人来说,可以着重检查车辆,可以召集一些小伙伴。这些计划可以在长假前的十几天就开始进行了,其实这样做的目的绝不仅是想要过一个充实的节假日,而是通过假期前这样有序的安排,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节前这段时间,不至于马上要到达终点了,却倒在路上。
计划作好了,假期只要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就好了,不过大家一定要避免过度饮酒和生活不规律,因为身体上的疲劳会加重上班后心理的压力,会让假期综合征表现得更为明显。
为支出预留“其他成本”
进入9月份,王阿姨就开始接到“十一”期间的各种邀请,有人约她一起去长白山,有人约她去韩国,女儿也想拉着她出去走走,其实这些行程都不错,可是王阿姨却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可不是她真实的性格,要说现在宁愿守在家里也不在假期里出去玩,都是曾经在长假里丢了东西惹的祸。那次外出旅游时,王阿姨丢了钱包,幸好当时钱包里没什么重要的证件,不过这事还是影响到了她,现在提起长假出游,她就有一种挺痛恨的感觉。其实像王阿姨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就因为曾经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可能就毁掉了对假期本该有的向往和憧憬了。
在假期里,无论是出游还是在家门口开车兜兜风,都不可能会避开所有的意外情况。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师这样推荐了他们一家的方法。他说对于假期,每个家庭都会有预算,比如出游的车票预算、住宿预算,还有购物的预算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上一项“其他成本”,这就是为假期里的意外作出的预算。如果你给这一项预算1000元钱的话,你丢了钱包或者受了伤损失了500元,那么你还会因为这次出游没有超过预算而小有兴奋,还会激发你对下一次旅游的热情。
“假期人格”张扬要有度
每个假期都会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张聪沛院长说,很多个性都很强的小两口,平时工作忙忙碌碌的关系友爱和谐,而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假期反而会吵得不可开交,这就是“假期”这个特定时间段的人格表现。不得不承认,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真实性格一定会受到很多约束,而在不能完全自我的环境里,我们对性格也会有一定的克制,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可能得到真实的表现。但是在假期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连续7天的长假,你可以完全没有顾虑,可以完全自己说了算,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夫妻间的争论就在所难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平时不能表现真实的一面,那么在假期里就完全可以过得更自我一些,不过表现得自我也一定要有个限度,不要因此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张院长说,特别是当大家都自我表现的时候,很容易给人际关系带来危机,而本来就比较脆弱的人际关系一旦受到伤害,弥补起来会很困难,所以自我发挥前,应尽量考虑一下是否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或是否会引发矛盾,不要妨碍他人。
该翻页的假期别心软
走亲戚,逛商场,长短途的旅游,其实哪个长假都比上班还要辛苦,这是太多人关于假期的总结,大家盼望的多是假期能暂时脱离的工作常态,和摆脱掉不愿承受的压力,所以在每个假期结束时,会有那么多人出现假期综合征。
为什么会出现假期综合征?比如在假期里生物钟被打乱了,饮食规律也改变了,生活方式的不同给体力和心理都带来了差异,这种落差太大,不能积极调整适应就会出现假期综合征。所以除了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外,专家认为,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人还沉浸在假期里,工作效率会特别低,还容易出现疲劳的状态,所以大家可以适当分享一下假期的收获,当然第一天的工作最好不要满负荷安排,让大家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三天时间就可以过度过来了。
如果节后上班时工作无法减量,那就需要每个人进行自我调节了,这时一定不要忽略“当下”这个概念。对于已经过去的假期,即便再美好,再让人留恋,千万不能手软,该翻页时就翻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