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9月21日讯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加大,便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烦恼。尽管许多人作出了多喝水、多运动、调节饮食等努力,但还是无法解决自身的便秘问题。这种病人多属于中重度便秘,需要进行治疗。近日,记者采访了哈医大二院腹腔镜外科孙铁为教授,了解便秘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治疗的相关知识。
典型病例
李某,女,35岁,患有慢性便秘长达10年。平时每四五天才排一次大便,每次排便过程都非常痛苦,长期承受便秘症状的折磨,身心备受煎熬。
8月初,患者来到哈医大二院腹腔镜外科病房就诊。经过肠镜及钡灌肠大肠造影检查后,孙铁为教授告诉李某,她患的是在年轻女性中多见的消化道疾病——慢传输型便秘。经过反复论证,李某最终进行了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由于是微创手术,术后8天患者出院,随访显示患者肠道功能明显改善。
女性易患慢性便秘
据孙铁为教授介绍,多数人便秘只是症状,并没有引发便秘的原发疾病。时间如超过6个月即可定为慢性便秘。慢性便秘可以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其中慢传输型便秘最常见。
慢传输型便秘又称结肠无力,胃肠症状有腹痛、腹胀、不适、恶心、排便困难,结肠通过延缓。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一部分患者最终须行结肠次全或部分切除术。
慢性便秘人群多数结肠长
研究证实,长期抑郁和焦虑可致便秘。消化道运动受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消化道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质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部位,故精神因素可能通过中枢神经产生的中枢神经递质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使其支配肠神经系统异常,或影响消化道激素调节,导致排便障碍。
除了精神因素以外,还有一类人群天生结肠的生理长度就比正常人的长,这一人群因为结肠长度的原因,食物残渣传递的时间自然就缓慢,容易形成慢性便秘。临床上手术治疗的便秘患者,多数属于这类人群。
慢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据孙教授介绍,针对慢性便秘应首先行保守治疗,如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必要时可辅助应用泻剂或灌肠治疗。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才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