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二商店。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东北网9月23日讯 (记者 白林鹤 吴琼)进入9月下旬,哈尔滨市道外区二商店棚户区的居民们开始为搬迁忙碌起来。
90岁的王奶奶正指挥着三个孙子从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搬出最后一件家具。当这件家具被安放到雇来的车上时,王奶奶的搬家正式宣告结束。十多岁时,王奶奶就跟着父辈们从老家山东“闯关东”来到二商店附近的东直路,随后结婚生子,一住就是七十几年,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望着即将被拆掉的老屋,王奶奶对孙子说:“你爷爷要是在该多好,就能和我一起住楼房了。”和王奶奶一样住在南直路、铁道线、北树七道街、东直路-水利街、北树头道街-通东街、三棵树大街围合区域的3126户居民,都即将离开棚户区,开始新生活。

用不上的东西都需要卖掉。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这就是以前的太平二商店,以前可热闹了”,市民孙女士指着南直路与东直路交叉口的三棵树商店说。孙女士的母亲是原二商店的职工。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二商店和南直路上的四商店一样吃的用的什么都有,逢年过节,商店里都会排队买东西。也只有过节的时候,母亲才会带回来她最爱吃的“火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商店也开始越来越冷清,如今,孙女士也很少去光顾了。孙女士说:“知道二商店要拆了,心里挺不舍得,前几天儿子拿来数码相机,我们全家和商店合了张影,算是留个念想儿吧。”

经常有影视剧组来此取景。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和很多这里的居民不一样,拿完补偿款后,张大爷就要离开这座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了。“等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完,就去上海和儿子一起生活。儿子以前就催我好多次了,我就是一直舍不得这些老邻居。”说着,张大爷举起酒杯和邻居们喝了起来。这几天,只要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张大爷的邻居们都要张罗一桌饭菜,之后一起聚餐。算是给张大爷送行,也是彼此道别。酒桌上,张大爷总是和邻居们回忆起很多往事。
最后的小居民。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的居民都要去公共供水点挑水,张大爷父母身体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虽然只有十几岁,但也要干家里的体力活,很多比他大的邻居不光帮着挑水、劈柴火、运煤,但凡家里有个需要干体力活的事情,邻居们都会来帮忙,也就在那个时候,张大爷和邻居们结下了深深的邻里情。
棚户里的包子铺。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链接:二商店周边棚改项目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路、铁道线、北树七道街、东直路-水利街、北树头道街-通东街、三棵树大街围合区域,涉及居民3126户、公企28户、个体工商户358户,房屋征收面积25.69万平方米,预计11月1日前完成房屋征收。此次征收选择产权调换的居民可以选择陶瓷小区高层住宅现房易地安置和原地回迁安置两种方式。目前,哈市房源安置中心已从陶瓷小区归集落实现房安置房源1031套。
北棵二道街。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多数房屋已经验收。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胡同里一下雨便会满是泥水。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居民家养的蛋鸡。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老邻居聚聚。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老邻居时常聚在一起玩几把。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老人养了三只小狗。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临近国庆节,一居民在房子上插上了国旗。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裸露在外的电表箱。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棚户区不多见的几处楼房。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棚户区居民家养的鸡鸭。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棚户区旁的路边摊。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三棵树大街的棚户区。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收拾杂物准备搬家。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随处可见的易燃物品。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狭窄的胡同。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祖籍山东的李大爷一直在棚户区里一家包子铺工作。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