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讯 记者踏进老人家门的时候,孙景玉老人刚刚睡完午觉,在女儿的搀扶下,一点一点地从房间走到客厅。老人身穿灰色的罩衣褂子,一条黑色的裤子,三寸的“金莲”裹着一双布鞋,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不怎么说话,神情安详。二女儿李连芬、女婿邵玉宽坐在她的身边,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30年。

笑得很开心。
7岁开始裹脚爱吃肉和鱼
孙景玉老人7岁开始裹脚,赶上了裹脚时代的末班车,小脚只有三寸。
老人每天都要睡两个小时左右的午觉,晚上一般八九点睡觉,“早上四点半的时候老太太就起床了,过去更早,天一亮就起来了。”李连芬说。
早上醒来以后,她就静静地等着女儿女婿起床,为她热一杯牛奶,煮两个鸡蛋。老人干净利索,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得规规矩矩,没事还收拾收拾屋子扫扫地。今年三月,老人在家不小心摔倒了,胳膊骨折了,从那以后她进出都需要人搀扶,连穿衣洗漱这些小事都干不了了。老人脾气很好,为人处事不得罪人,十分乐观。
老人饭量不错,吃东西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家人吃的一样,都是粗茶淡饭,最喜欢吃回锅肉和鱼,还爱吃点面食。
自己设计做衣服和鞋
老人节俭一辈子,丈夫年轻的时候是环卫工人,工资不高,她就靠缝衣服贴补家用,家中所有人的衣服都是老人亲自做的。“我妈身上穿的这个褂子,还有她脚上的鞋都是自己做的。”老人还会自己设计衣服款式,别人穿的衣服她觉得好看,凑上去摸摸看看,回去就能做一件一模一样的出来。以前老人没事就愿意踩踩缝纫机,现在虽然做不动了,但是李连芬纫不上的针还会去找她帮忙,她总是轻松地一下就纫上。

老人的“五寸金莲”。
重阳节做面饽饽高兴高兴
1947年从山东掖县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后,老人就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做起了家庭主妇,除了爱做衣服之外,她还做的一手好饭菜,尤其会做各种面点,“我家四个姑娘结婚的时候,我妈都做了一盆饽饽,上面有各种龙啊,娃娃啊,特别漂亮。过年的时候她也会做一些小狗、小猪,手特别巧。”李连芬说:“要过重阳节了,我想让我妈再给我们做点面饽饽,她乐意做,平时我们怕她累,过节了让她高兴高兴。”
临走前,记者拿起老人亲手做的鞋,问她:“这是您做的吗?”老人露出了当天的第一个笑容,慢慢地摸着鞋说:“太多年了,这鞋做了太多年了。”